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基层市级区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践探索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实践中的一次重大创新,是财政支出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西湖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西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

(一)绩效评价工作日臻成熟西湖区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端于2007 年的绩效评价工作,即从它的第三环节,也是事后监督环节起步。每年自主选择1~2 个重点评价项目,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残疾人保障经费专项、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专项、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等,这些项目密切关注民生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是考核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衡量工具,是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注重个性指标的细化量化,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城乡一体化养老项目中,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部分主要侧重考察建设标准、服务功能、功能发挥、入住率和工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指标。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主动与公安局协调,调取人口登记信息与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对象信息进行比对,及时纠正财政支出中的违法、违规支付。例如,在城乡一体化养老项目评价中,抽取两个街道的高龄津贴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有21 位老人发放情况不符合规定,要求街道限期收回,并加强高龄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3.侧重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充分考虑受益群体的现实感受,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的真实体现。例如,在城乡一体化养老项目评价中,取得有效调查问卷285份,其中基层老龄干部55 份,受益老人230份。对于满意度低的项目,要求项目单位查找原因,并考虑取消项目或减少资金投入。4援建立“政策问题”建议机制。绩效评价功能之一是考察项目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可行性,通过检查、座谈、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等调研手段,揭示政策缺陷,进而改进预算管理,完善政策制度。5援积极推动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评价工作结束后,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要求评价项目所在单位规范资金的使用与核算,健全项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并对一些大型民生项目,如城乡一体化养老项目,将评价报告上报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在11 个镇街进行通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开始试点2014年西湖区启动了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的试点工作,标志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又迈出了一大步,预算绩效管理环节向事前、事中延伸。根据稳步推进、做精做细、积累经验的原则,选择绩效目标管理试点的主要是民生类项目,包含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垃圾分类、就业再就业、食品药品监督、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14 个民生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包含:总体目标描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时间进度,预期实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影响、服务对象或受益者满意度等。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不仅要求项目产出结果细化量化,还强调产出结果与投入资金的匹配,拿多少钱就要干多少事。对于申请的预算资金也要求写明有关测算依据,无依据不予安排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为细化预算、科学预算、刚性预算提供了有利条件,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实现途径。2014 年年中开始,对照年初下达的预算绩效目标,就部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运行跟踪监控,从结果来看,部门能够按照时间进度提供预期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三)科技扶持经费三年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2014 年对科技扶持经费实行为期三年(2014~2016 年)的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对指定的科技项目设定绩效目标指标,如预计实现收入、增加税收、解决就业、新增知识产权、企业存活率等,各受扶持企业于每年度终了上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政部门组织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和重点抽查。三年计划完成后,由财政部门组织中介机构进行整体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相应调整专项资金规模,对绩效显著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对绩效不明显项目调整资金安排。

二、西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援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编制同步实行尚未实现目前西湖区绩效目标的编制没有与预算编制同步实行,没有达到与预算编制的有机融合。这既容易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和绩效目标设定“走过场”,也不符合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2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尚不科学目前西湖区开展的绩效目标管理试点的做法是绩效管理部门不仅负责预算执行的监控、项目绩效的评价和结果反馈工作,还包括绩效目标的审批,这不仅不符合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利于预算编制部门高效编制项目预算,同样容易造成绩效目标设定“走过场”和绩效目标评价工作的“走过场”。

3援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首先,绩效评价报告最后形成往往在每年年末,而此时部门项目预算编制已经完成,绩效评价报告的意见建议对来年的预算编制影响甚微。其次,评价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单位,并报区领导及各相关单位,但是对于问题的整改缺乏后续的监督和回访,评价结果应用的刚性尚显不足。

三、推进西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宣传改革,树立理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财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主要表现和实现途径,同时也是预算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提升为民办实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新《预算法》提出的必须要求。但是,现阶段西湖区各级领导、财会人员及财政业务科室,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还不够了解、不够熟悉,认识更待提高。为此,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树立政府绩效管理理念,做到上下步调一致、部门密切配合,使其与预算单位自身管理的要求结合起来。

(二)审时度势,推进改革。随着八项规定等制度的执行,部门工作经费大幅消减,项目更加纯粹明确,编报绩效目标的工作量相应减轻,是适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良好时机。财政部门应广泛征求各业务主管部门意见,设定改革目标和时间进度表,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健全制度,规范流程。随着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推进,要不断完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和结果反馈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全过程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全方位体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将预算绩效管理有机嵌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理顺分工,注重协调。在外部,预算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主体,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内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建立协调机制。绩效目标的审批应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由财政资金分配部门负责,这将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程度的提高。绩效评价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并负责对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控、预算完成的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五)强化反馈与应用,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关键性的一步,换而言之,这一步不到位,无异于前功尽弃。为此,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制度、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制度、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绩效目标申报相结合制度、预算绩效报告与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和预算绩效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做到结果有反馈、结果有应用;结果有约束、结果有激励,从而真正实现有限的社会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作者单位院杭州市西湖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