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
袁敏 杨灵娟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财政科研投入持续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逐渐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重视。然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仍存在经费预算不科学,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经费使用监管失控,科研材料设备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在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支出复杂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积极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成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审计部门作为内部管理部门的一部分,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去管,去约束;另一方面要靠法治去理,去引导。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执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严格有效。因此,学校审计处积极探索“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坚持以“帮”为己任,以“审”为手段,以“促”为目的,促进科研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和经费管理水平。
一、以“帮”为己任,强化经费使用和管理意识
高校应加强科研经费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确保学校管理层、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促进各单位及个人严格履行各自职责,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及学校管理规定。学校审计处通过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政策解读、创建服务咨询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科研人员掌握基本财务知识,了解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把握费用支出科目内涵,提高对科研经费执行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坚持预算执行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一)专题讲座
学校审计处全面搜集国家各类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通过比较分析形成一个系统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知识体系,制作了《关于科研课题经费使用管理政策解读》专题资料,由学校安排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并受邀为学校部分学院作专题讲座,详细解读各类经费使用管理政策中对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整体要求、项目结题要求、子项目经费支出要求等,引导大家加强经费管理规定学习,自觉遵守国家法规政策。
学校审计处根据本校科研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数量较多、专项资金金额较大的科研项目,专门邀请项目主管部门的专家针对项目验收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规范专项经费使用,明确经济责任,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提高资金效益。如开展《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讲座,从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管理制度体系、结题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科目支出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经费管理、预算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促进学校科研相关人员全面认识和把握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管理的思路、措施和要求。
(二)政策解读
学校审计处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科研经费管理新法规制度,及时梳理新旧科研法规制度的主要变化点,并出台新旧法规制度的解读,促进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出台的法规制度。如学校审计处在比较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情况解读,在学校信息公告栏目发布,供大家参考使用。
(三)咨询平台
学校审计处网站专设政策法规专区,按国家法规、协会法规、地方法规和学校制度四大类分别上传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供校内各单位及科研人员下载学习。同时,网站开通科研政策咨询平台,处内指派专人负责并及时回复,为科研管理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解决日常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疑惑提供快捷有效的咨询服务。学校审计处开通科研经费咨询电话,请科研经费审计审签经验丰富的老师专门作答,为科研人员更加透彻地了解经费管理政策,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合规使用科研经费,顺利完成结题财务审计提供保障服务。
二、以“审”为手段,履行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项目预算执行、财务会计核算、项目设备购置及管理、经费决算和财务验收等情况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构建管理科学、监督有力、协调高效的高校内部监督系统,对于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和经费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审计处积极探索“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全面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和其他科研项目的结题财务审签工作,适时开展科研经费审计调查或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推进科研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
(一)加强审签工作
学校审计处根据财务部门出具的科研经费结算书审核意见,全面开展科研项目的结题财务审签工作,确保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审签效率和审签质量,为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结题验收奠定基础。
(二)严把审计关口
学校审计处对50万以上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项目结题财务审计工作,重点把控科研协作费、设备费、材料费、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支出科目,全面分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审计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项目负责人并督促其在一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确保项目经费支出合理、合法、合规,帮助项目负责人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三)重视过程管理
学校审计处本着“关爱提醒在先”的原则,对学校近年来所有的科研经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就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监督机制、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绩效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通过事前审计规避经费使用管理风险。同时,综合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提出加强学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学校管理层、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提醒科研人员尽量避免审计发现的经费使用问题,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结题验收。
三、以“促”为目的,提升经费管理有效性
明确而有约束力的政策法规是提升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高校应结合国家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政策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细致详实、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负责人、各项目管理部门等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把握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从而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审计处结合学校科研经费审计审签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强部门自身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并积极配合其他科研管理监督部门制定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一)完善审计工作制度
学校审计处对现行的审计制度和工作规范进行梳理和分析,制定和完善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经费审计审签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细化审计工作内容;优化并出台《科研项目经费决算会签程序》,进一步加强审计业务活动的关键内控环节,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促进支出报销规范
学校审计处针对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报销发票(收据),材料、零星仪器设备采购,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发放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国际合作交流费报销单据不齐全等重点问题,及时与学校财务部门沟通交流,协助财务处修订出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费报销实施细则(修订)》,向各单位发放《科研经费报销注意事项》,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规范财务报销行为,引导科研人员遵循“勤俭节约、提高效益”原则,严禁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经费。
(三)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学校审计处为学校出台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政策制度提供意见或建议,如针对租车费支出控制不力问题,学校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严格执行公务车用车登记审批手续和报备报销程序,堵塞了公务用车漏洞;针对经费中硒鼓、墨盒、硬盘等耗材支出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学校发布《关于部分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供的通知》,对全校范围内打印纸(复印纸)、打印机硒鼓(墨盒),U盘和移动硬盘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定期申购、分别送达、统一结算支付的方式实行集中采供,以加强办公用品采供的管理。学校审计处与招标处、监察处合作,优化并出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标和验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招标和验收工作行为,规避大宗物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采购风险。
学校审计处拟继续坚持“以“帮”为己任,以“审”为手段,以“促”为目的”三原则,将科研经费监督保障作为重点,通过事前引导使用、过程纠偏和内控等方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同时,校内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坚持“教育引导在先,关爱提醒在先,制度建设在先”原则,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监管、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严格把握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着力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