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农村环境现实与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愈来愈不相适应的实际,为回应千万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新期待、创造美好生活的新企盼,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两山”理念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全省在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了借助财政奖补机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做法。
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20多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40.3亿元,吸引村集体和村民筹资筹劳78 亿元,社会各界捐赠22 亿元。先后涌现了美丽乡村首个国家版的“安吉标准”、农村电子商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遂昌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再利用的“贺田模式”、凸显村级主体建设美丽乡村的“玉环经验”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添美丽乡村活力的“永嘉经验”等一批浙江版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走出了一条切合农村实际、惠及广大村民,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实现路径,为各地学习借鉴。调动积极性,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回归美丽乡村谁来建?传统的做法是政府包揽、重金打造。这种单打独斗式的建设模式,不仅不可复制、不可持续,而且成果难以真正惠及千万农民。
美丽乡村建设要走出政府重金打造“盆景式”样板、后续管理无人问津、建设成果难以巩固的怪圈,关键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主体的回归,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交还给村级组织和村民群众,让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群众各尽本色。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于搭建平台,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美丽乡村试点县遂昌县政府通过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全国首个淘宝网县级馆“特色中国———遂昌馆”,为百姓电商创业搭建了平台。安吉县通过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探索规范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运行和管护标准。玉环县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美丽乡村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和方法,广泛动员村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着力从美丽乡村建设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业主自我发展机制、资金多元投入机制、项目运行管护机制和村规民约治理模式上进行实践创新,厘清主导与主体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引领和机制创新中的作用。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广大村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积极投工投劳,动员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遂昌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搭建全民电商创业平台,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贺田模式”“玉环经验”的关键在于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效调动村级组织和广大村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自觉按照村民群众的意愿规划美丽乡村,以农民的满意度评判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使美丽乡村建设、洁净家园创建内化为村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永嘉经验表明,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使沉睡千年的农村资源资产转化为可流动的资本,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因地制宜,彰显浙江版美丽乡村新理念建什么样的美丽乡村?以往的经验表明,大拆大建、任性改变村庄自然生态,不讲传承、人为割断文化脉络,造成千村一面的情况并不少见。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关键是要注重差异化、地域化,彰显地方特色。
打造浙江版美丽乡村,就是要牢牢遵循省委省政府“四美三宜”总原则,从村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沿革和新农村建设要求两方面统筹规划安排,彰显浙江的山水优势,自觉把农业文明、生态文明融入工业化、城镇化之中。使美丽乡村既有都市文明,又保留农业文明印记、历史文化记忆。各美其美,更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营造“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和“快乐老家,我的向往”式美丽乡村格调。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美、彰显个性美、呈现整体美。四两拨千斤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如何激发村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设的热情?近年来我省广泛开展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践证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就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其成功秘诀在于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奖补引导、村民筹资筹劳、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广开门路筹集建设资金。
2014年省财政与省农信联社合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乡镇公共财政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挥农信网和金融服务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放大资金规模,扩大扶持效应,相互借力,促进公共财政服务和金融服务下乡村,有效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采取竞争性立项、资金有偿使用、撬动银行贷款参与等办法,很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作用。如玉环县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整合各项支农进村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群众投工投劳,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00 多个,筹集建设资金13 多亿元,受益人口达35万。多措并举浙江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标准”。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基础上,围绕美丽乡村标准化进行探索,始终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根据农民意愿规划美丽乡村,以农民满意度评价美丽乡村,“在摸索中前行、在试点中提升、在推广中完善”,归纳了包含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近280项,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农村产业标准化经营、农村公共事业标准化推进、农村事务标准化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2014年美丽乡村首个地方标准“安吉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把鲜活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经验提炼成指导农村发展的理论,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安吉模式在省内外得到有效推广,“安吉标准”已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遂昌模式”。遂昌县禀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将山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力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原生态旅游资源,村村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探索了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初步形成了以农村电子商务引领山乡美丽经济发展,通过“三买”实现“三赢”的美丽乡村建设“遂昌模式”。目前遂昌模式已在我省14 个县(市、区)和全国8 个省进行推广复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山区农民群众也能分享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红利,使传统山区农村经济搭上了信息化快车道,有力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的“贺田模式”。龙游县认真总结贺田村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办法,并在全县大力推广,乡村普遍建立了常态化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效破解村庄垃圾处理难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建立了“村建户助、户建村补”的筹资筹劳机制、“融资启动先行”的项目建设机制和“美丽家庭”评比的广泛参与激励机制,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原生态、可复制、能持久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子,贺田模式迅速成为各地争相学习借鉴的好办法好经验,贺田村支书劳光荣也获得了全国劳模称号。
以村级为主体积极作为的美丽乡村建设“玉环经验”。玉环县广泛深入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一好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提出“政府主导、村级主体、上下联动、全力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凸显主体归位,十分注重发挥村级主体作用,通过议、审、筹、建、管“五步法”,创造性地运用“包清工”模式,即项目建设所需材料由村级集中采购,包工不包料;“主动回避”模式,即规定村干部及其亲朋好友一律不得承包本村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委派内行人”模式,即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确定,从村民中选出3~5 名行事正派、思想过硬,懂项目基建、材料采购和财务管理的人员,组成“内行人团队”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建设,确保公开透明、公正操作。玉环做法和经验已在全国、省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介绍,其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包清工”等做法已上升为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合文件,成为制度性成果予以推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美丽乡村建设活力的永嘉经验。永嘉县借助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东风,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突出村务管理、资产经营、收益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社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克服了以往村集体资产管理上的产权不明晰、决策不民主、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村级资产从“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状态变成了“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实现了村民增收、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村集体和村民群众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村民心齐了、劲足了,使美丽乡村建设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践行“两山”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两山”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借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平台作用,努力激发村级组织、村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推广复制鲜活经验,助推“浙江版”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更丰富业态,更广泛的参与方向演进,努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美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将美丽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惠及全省更多村民群众。
执笔 许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