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新预算法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一、贯彻实施情况

  (一)拓展广度,扎实有序加强宣传培训。高度重视新《预算法》的宣传培训学习工作。一是掀起了纵向到底的学习热潮。新《预算法》颁布后,县级领导、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各单位财务人员人手一册,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新《预算法》的高潮。二是组织了横向到边的专题培训。政府常务会议学、各部门集中学、各单位专题培训学,同时还要请领导专家就新《预算法》的相关内容做专题讲解,财政部门把学习《预算法》作为全县财政系统年度业务考试的主要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各单位、部门领导的预算认知度,提升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推介宣传。印发《预算法律法规汇编》读本2000本,内容包含《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等国家财税改革重要文件,汇编发放到各部门、单位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中,加强了在电视、广播、新闻等网络媒体中对新《预算法》的全面宣传。

  (二)拓展宽度,结合实际强化预算管理。一是盘活存量资金。出台《汝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的通知》(汝政办发[2015]15号),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规范力度,研究建立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统一管理平台。二是完善绩效管理。出台《汝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汝政发〔2014〕14号),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进行,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评价;将范围扩大至所有专项资金,建立完善约谈和问责制度,推动从“要钱观念”向“绩效观念”转变,厉行勤俭节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三是推进预算公开。出台《汝城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汝城县预决算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汝财函〔2014〕128号),2014年起,全面启动预决算公开工作,2015年财政预算、2014年财政决算草案及所有单位的部门预算、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均在政府网或者财政网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持“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强化对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全过程监督,逐步完善政府性债务年度预算、举债审批、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制度;

  (三)拓展深度,破旧立新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化解存量,严控新债。积极争取省财政认定我县存量债务额度,逐年通过省政府代发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减轻县级财政还本付息的压力。截止9月底,省财政厅下达我县2015年第一、二、三批置换存量债务政府债券额度9.71亿元;出台《汝城县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汝政办发〔2014〕24号),严控新上政府投资项目,新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要有资金来源,项目计划要经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人大常委会审定,未列入当年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二是改革编制,规范管理。从2015年度预算编制始,进一步坚持六大原则:依法公开;全口径预算;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真实性;项目经费依政策安排;预算结余归财政统筹使用。实行全口径预算,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审查监督,编制四本预算,加大政府“四本预算”统筹力度。按照新《预算法》的相关精神对以往的习惯做法进行了调整,提高公用经费标准,项目经费实行零基预算,“五险一金”足额预算,预算经费有保有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重点领域和民生支出,切实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三是统筹协调,推进改革。成立高规格的PPP项目领导小组,启动PPP项目融资运作模式,筹建汝城县政府性项目投融资核算中心,加强对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高效运转;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惠农一卡通补贴系统;推动财政监督转型,加快建立嵌入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构建“六位一体”的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探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时间紧。近几年预算编制都在12月份完成,较早于省市预算编制。由于编制时间提前,有些项目、政策落实、活动开展实施的经费预算难以测算。另外,由于上级转移支付下达受时间等因素制约,预算的准确性也将受到影响。

  (二)预算细化难度大。新《预算法》规定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上报审查的预算草案要细化到政府收支分类的最末级科目。由于各部门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理解难以完全准确,导致财政部门汇总形成政府总预算时,支出科目分类与实际预算支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不仅不能完全体现政府的支出政策目标,还容易产生一些对财政预算的误解。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难实现。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较为明显,而各项支出政策密集叠加出台,县本级财政支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将难以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和细化。县本级部门预算编制尽可能前移,确保人大会召开前完成“二上”程序。在预算中没有来得及考虑的事项可在人大会召开前进行调整,或纳入年中调整预算;足额安排预备费,确保预备费提取的比例就高不就低,保证临时性应急的资金需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准确使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编制出更细更准确的预算。

  (二)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按照中央关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要求,要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的力度。一是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原则上要收回财政,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在当年财政收支难以实现平衡时,可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予以弥补。二是对未超过两年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可调剂用于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支出,减少财政当年的支出压力。

  (三)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严格预算约束。严控行政支出。严格执行《预算法》,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勤俭办一切事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大力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加强部门预算执行、财务制度执行的监督。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干部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确保收入入库。加强征管,颗粒归仓。加强行业专项检查,促进正常个体工商户纳税额的增长;通过社会化管税,委托邮政、林业、统征办等单位代征零散税收,尽量减少税收流失。加强发票管理,特别是商贸企业的进项发票、森工企业的农业产品收购发票、购销货物的运费发票,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健全网络,综合防治,对全县重点投资项目按工程项目属地原则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征收管理台帐,预测税收,专人跟踪,并将项目税收的年度入库情况列入项目建设责任领导绩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

  (五)进一步培植财源,提高可用财力。强化基础财源。抓好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的财源建设,支持矿产企业精深加工,继续加大对中湘钨业、华龙矿业等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矿产企业做大做强。培植新兴财源。提质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县温泉优势,以热水温泉景区为龙头,充分发掘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路线,推动旅游产业开发提质增速。做强新型工业,加快推进白云仙风电场、东岗岭风电场、三鑫电化技改、邑金矿业二期等项目。加快现代建材宝石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园建设。南岭建材加工、和思生物科技等企业入驻创新创业园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经济。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做大园区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和创税能力,拉动财政收入增长。


0[稿源:汝城县财政局]
[作者:祝素明 黄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