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服装出口企业信用外汇汇率等财务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余枫雀 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欧债危机远没有停歇,它不仅沉重打击了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也对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产生了猛烈的冲击。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困难日益增多,外需不足、订单下降、接单难、收汇难、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高涨等成了出口企业的“心病”,特别是欧洲买方的付款能力及意愿明显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出口的风险加剧。在此形势下,服装出口企业如何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如何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自身现金流安全,对于服装出口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财务风险中的资金回收风险探讨其对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并相应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欧债危机 服装出口企业 汇率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6月6日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分类,企业共有五大风险,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其中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者息息相关。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指的是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从而使得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致使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资金的回收意味着产品销售的实现,它一般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二是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中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本文主要针对财务风险中的资金回收风险探讨其对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下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
1、出口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呈现小单化、短期化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盟国家纷纷推行紧缩政策,大力削减公共开支,整顿财政,欧元贬值,欧盟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购买力削弱,从而抑制进口,欧元区经济数据普遍疲软,欧洲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经济形势谨慎、悲观,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出口量的幅度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所接订单明显减少且多呈小单化,短期化,避险意识与谨慎心态显露无遗。
就中国服装行业而言,2012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贸易整体呈现“数量增长乏力”、“增速大幅放缓”两个特征。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5月,全国出口总值达7744.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金额为5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企业利润下降
人民币大幅升值将降低中小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可能使欧美国家的订单转移到其他价格更低的地区。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出口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减少。
就中国服装行业而言,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纺织服装行业2012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874.98亿元,同比增长5.03%,增速下降较快;利润总额为71.40亿元,同比增长-21.0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9.87亿元,同比增长-16.18%。
3、欧洲买方付款能力下降,应收款回收困难,账期延长,坏账成本上升
因欧洲国家受累债务危机,已蔓延至经济实体,企业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支付困难,甚至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而这些客商的倒闭,将会累及出口企业,使其资金无法收回,出口企业面临违约风险,欧洲客商的收汇风险已显著加大。在接单过程中,有些客商开始将资金风险转移给中国厂商。许多合作已知的客商均纷纷要求延长支付货款期限。
据中信保宁波分公司统计,1-6月,宁波市出口信保报损案件152件,同比增长52%,赔付案件67件,同比增长1倍以上,赔款金额724.4万美金,同比增长1.5倍。我公司近两年无论从报损金额、赔付金额、案件个数,数据都在明显上升,见下表:
信保报损案件统计
2010年案件 2011年案件 2012年案件
报损金额(万美元) 35.44 352.74 159.98
赔付金额(万美元) 18.36 181.07 40.12
案件个数 6个 12个 9个
二、欧债危机下服装出口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欧债危机加大了服装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会使企业遭受汇率变动损失,筹资成本增加损失,也会使企业筹资困难增大,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增加,出口企业在这严峻形势下,就必须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使企业度过这“寒冬”时期。
1、汇率风险
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欧美债务危机使得未来欧元、美元等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一步加大。各国货币之间总兑换率决定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无穷,使得汇率变动风险增加。
汇率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是决定要素配置、引领市场走向的重要杠杆和变量。汇率的贬值和升值将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速度。理论上讲,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的扩大,但会抑制出口;相反则会有利于出口而抑制进口。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一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长期、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网站
从上图可看出,虽然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都在下降,但07-08年下降幅度尤其显著。人民币汇率下降也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减少,出口量萎缩,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购买外汇时的市场汇率是时刻变化的,如何提前对即将交易的汇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是广大出口企业经营者的一大难题。如能准确预测,企业不但可以从货款的交易中获利,而且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也能盈利,从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增加;反之,如果估价错误,则会在外汇交易的过程中甚至在合同的执行中发生亏损,企业的现金流就有可能因此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变为负数,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2、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企业在给客商提供商业信用后,由于各种不确认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口商货款拖欠或无法回收的风险。包括应收账款风险、违约风险等。欧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蔓延,国外买方的支付能力也有所下降,一些买方付款速度变慢,或通过拖欠、拒收货物、退货以及破产等方式向我国出口企业转嫁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际贸易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基本上无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且在供过于求的今天,先收款后出货的支付方式显然已不符合游戏规则,赊销成为大量使用的营销手段,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的余额也随之增加。应收账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活动资产之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服装出口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资产主要集中在流动资产项目上,其中应收账款的余额大,占用资金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循环,必然造成企业活动资金紧张,假如造成坏账,直接造成企业资金损失,严重情况下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如果企业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需从外部融进主权资本,这必然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如果融进债务资本,就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所以应收账款治理已成为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商平均坏账率1%,而2008年同期坏账率已高达3.3%,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超过了1000亿美金,而近两年来此数据愈演愈烈,我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账率已经超过5%。我国企业对欧美出口多采用信用销售形式,随着欧美债务危机加深,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增大。阻碍着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键康发展。因此,加强当前我国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范贸易秩序,增强当前企业出口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欧债危机下服装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临着各种由于买方破产,买方商业信用差,缺乏流动资金,或者无正当理由拒收货物而导致的货款无法回收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在货物已装运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仍然可以通过索赔,得到大部分补偿,从而降低了出口企业出口订单收汇的风险,同时,出口企业也可以使用金融工具如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业务等来锁定汇率风险。
(一)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和结算货币降低财务风险
1、利用结算货币多元化策略降低财务风险
在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出口企业开始越来越倾向于放弃使用美元结算,而把结算货币的目光放到其他强势的非美元货币上,很多其他非美货币对美元还有相当的升值幅度。如果采用了欧元、澳元等强势货币结算,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了损失,甚至还能产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针对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升值的情况,中小企业可通过各种方法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一是利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汇率风险。贸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合理选择计价货币,比如选择强势货币或本币计价,从而减少或避免风险。还可使用短期合同或约定汇率,由双方共同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包括产品提价等。
改变以美元为主的结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但要真正消除这一影响,根本办法还是采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在此方法在被各企业纷纷采纳。
2.运用国际结算方式组合方法降低财务风险
首先,应该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投资货币,乃至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其次,应该努力拉动内需,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从而减慢外汇储蓄的积累速度,最终达到贸易平衡。中小企业应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因为他们是拉动内需和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另外,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老百姓消费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 第三,加强对国外能源类项目的投资。既然美元和欧元都不可靠,能源类的资产可以成为避险的港湾,同时又为今后的能源需求提供了保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让人民币尽快成为储备货币实为中国的应对之道。由于人民币现在不能兑换,资本项仍然实行管制,尽管此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国还是在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并只能持有美元和欧元资产,人民币仍然无法成为国际货币。我们认为,积极推动人民币的贸易和投资的跨境结算,放宽资本项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才是应对欧债危机最为积极的方式。
(二)利用金融工具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汇率风险
众所周知,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口企业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汇率损失。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可运用的金融产品主要有远期结汇、掉期保值、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等。在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箱”中,最常见的两件法宝分别是贸易融资和远期结汇。
1、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客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售汇业务。中国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期限有7天、2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至12个月,共14个期限档次。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
以我公司为例,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远期结售汇业务,不但避免了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还获得了额外收益。
2012年1-11月远期结售汇业务盈亏情况表
月份 锁定金额(USD) 交割月银行汇率 收益(CNY)
1 21,600,000.00 6.2742 4,570,310.00
2 10,700,000.00 6.2941 1,674,460.00
3 25,000,000.00 6.2809 2,795,700.00
4 18,700,000.00 6.2821 1,300,500.00
5 17,400,000.00 6.2979 557,960.00
6 21,100,000.00 6.3543 135,820.00
6月平仓 -3,958,900.00
7 22,400,000.00 6.3393 74,530.00
8 29,200,000.00 6.3513 -885,660.00
9 23,300,000.00 6.3343 -93,170.00
10 27,400,000.00 6.2714 1,491,840.00
11 19,400,000.00 6.2215 2,624,150.00
合计 236,200,000.00 10,287,540.00
我公司在财务部专门配置汇率理财人员,对汇率的变动趋势及发展形势进行图表分析,时刻关注汇率动态,对汇率进行远期锁定。假如3月1日,发现银行人民币对美金买入汇率价格较好,经过统计未来半年会有500万美金的外币收汇,而根据之前的分析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有所下降,就与银行沟通,让银行报半年期买入汇率价格,假如银行报价汇率6.4,与银行协商签订币种为美金、金额为500万美金、交割汇率为6.4、交割期限为6个月的远期结售汇合同。到了9月1日,我公司就将收汇的500万美金去银行结汇,结汇汇率是之前约定的6.4,此时人民币对美金即时买入汇率为6.3,这样我公司就通过这笔远期汇率锁定获取了500000人民币的收益[USD5000000*(6.4-6.3)=CNY500000]。从上图分析,今年1-11月中,我公司就利用远期结售汇业务,获取了10287540人民币的额外收益,很好地缓解了欧债危机给我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
2、保理和福费廷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托收保付,是贸易中以托收、赊销方式结算贷款时,出口方为了规避收款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的做法。保理业务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承担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与传统结算方式相比,保理的优势主要在于融资功能。福费廷,改善出口商现金流和财务报表的无追索权融资方式,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就叫做包买票据,音译为福费廷。
国际贸易向买方市场发展,O/A、D/A结算方式占据主流市场,出口商想做成生意,又不想挂帐,担心收汇安全,更担心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保理和福费延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出口企业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选择保理和福费延业务:
(1)资金被应收账款占压,银行又不给贷款,需要资金周转;
(2)需要提供专业资信调查,降低收汇风险;
(3)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呆、坏帐频繁发生;
(4)进口商拒绝开立信用证,坚持赊销,出口商想拓展海外市场,增加营业额;
(5)进口商常常拖欠货款,账款催收耗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6)财务部门想减少应收账款,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财务报表;
(7)强调贸易额、销售量,而不重视稳定的销售渠道及账款回收情况;
(8)交货期和付款日之间的汇率变动幅度大。
3、外汇掉期保值
外汇掉期保值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一种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指的是客户在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即期外汇的时候,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客户按照约定的即期汇率和日期在银行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并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约定的汇率与银行进行反方向的交易。
由于欧债危机不断发展,欧洲央行两次调降欧元利率。同时,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出现流动性紧缺,导致欧元与美元利率市场出现了非常规变化,产生一定的市场套利机会。
欧元兑美元一年期的Libor利差保持在0.75%左右,但是欧元兑美元一年期掉期则由贴水拉升至升水50点左右,即欧元兑美元的远期价格较即期价格高,有利于远期卖出欧元;而利率上,则美元Libor较欧元 Libor低,有利于借入美元。因此,进口企业办理美元融资+欧元兑美元掉期业务就可以实现无风险的市场套利。
如某公司账户中有1000万美元,欧元兑美元的即期价格为1.3032,欧元对美元的远期价格为1.3088;美元一年期Libor利率为1%,欧元一年期Libor利率为2%。银行外汇存款利率为Libor+2%,则美元存款利率为3%,而欧元存款利率则为4%。
如果公司将1000万美元存一年定期存款,则到期客户得到1030万美元。[1000 × (1+3%)]。如果公司办理外汇掉期:公司通过银行办理即期外汇买卖,卖出1000万美元买入欧元(即期价格1.3032),则可得到767.34万欧元;公司将767.34万欧元存入银行,一年期欧元存款利率4%,到期后公司得到798.03万欧元[767.34 × (1+ 4 %];公司通过银行办理远期外汇交易,卖出798.03万欧元(价格1.3088),则一年后办理远期交割可以得到1044.47万美元,公司多得到14.47(1044.47-1030)万美元。
本案例利用欧元存款利率高于美元存款利率,欧元兑美元远期升水这一原理,通过即期卖美元,存欧元,远期买回美元的方式获得了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三)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减少出口信用风险
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合理规避出口收汇风险,降低风险损失。中国信保的国外买家资信调查服务,有助于企业在出口前了解买家信用和实力水平;信用限额审批服务,则对出口企业确定与买家的贸易规模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政策性的专业风险管理机构,中国信保有经验丰富的团队对海外买方跟踪监测,一旦出现风险,及时告知企业注意出口风险。万一发生风险损失,企业可获得出口信用保险补偿,降低风险损失,保持企业稳定经营。
1、运用资信服务,防范出口信用风险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随着出口量日渐增大,付款方式日益灵活,如何筛选潜力客户、保证业务健康发展有所顾虑。因此,了解目标市场环境、政策法规、行业状况等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国信保推出的国家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服务、企业资信调查等服务都为规避这些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资信调查,可以从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公司信用等方面了解客户资质,对评估和选择客户、设定客户的授信额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在信用限额庇护下,实现支付方式多元化,加快市场拓展
以开放和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买方市场普遍形成。而商品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导致了竞争的手段从质量、价格和服务向支付方式的过渡,信用销售已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单一的TT或信用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能否向客户提供更加有利的付款条件,已成为影响出口贸易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面对风云莫测的国际市场,多元化支付方式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买方破产、拒收货物等信用风险,而出口信用保险的避险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有了出口信用保险这把保护伞,在保障收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支付方式,力求把握谈判中的主动权,赢得市场先机。
3、借助信保损失补偿机制,转嫁坏账损失风险
中国信保的事后损失补偿机制可以使企业的损失最小化,实现资产的保值。就我公司近三年来看,累计报案27起,累计报损金额500多万美元,大部分案子都是受欧债危机影响,许多客商纷纷陷入经济困难、资金紧张的局面,从而拖欠我司货款。大多案子都顺利获得赔付,三年内累计获得赔付200多万美金。信用保险有效补偿了我公司坏账损失,帮助我公司实现了风险转移。
四、结纶
欧债危机的脚步还没停歇的趋势,出口企业要想完全解除风险是不够现实的,但出口企业可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采用各种措施规避出口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在众多群雄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