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净利润角度,分析“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净利润是一个公司的最终经营成果,是衡量公司经营绩效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投资者可以据此判断投资回报的大小,经营管理者可以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净利润的变化对公司来讲是极为敏感的,改革对净利润的影响也就值得讨论。本文中为方便分析比较,故将公司净利润公式简化如下:净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所得税。在改革的前后,计算的公式没有任何改变,但由于两税的计征方式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这些指标的内在是改变了的。我们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每一项具体的变化:
第一,营业收入的变化。改革前,公司缴纳营业税,当公司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取得价款,是含营业税的收入,因营业税是价内税,在入账时可直接入账;改革后,若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那么取得价款后,因其是价外税,在入帐时要将增值税扣除,从收入中分离出来。这样一来,如果公司取得的价款是一样的,那么改革后,公司的营业收入入账价值会减少。
第二,营业成本的变化。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摊销额,出租包装物成本或摊销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成本的多少主要受存货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改革前,公司购入的存货及固定资产不能抵扣增值税,其入账价值包含增值税在内;改革后,存货的入账价值不包含增值税,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中。那么,存货的价值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就会降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减少,则折旧也减少。最终,营业成本就相应下降。
第三,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变化。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改革后,营业税将从这项中扣除,则营业收入的抵减项就变小了。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和缴纳依附于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改革前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计征额发生了变化,那么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会随之变化,其变化大小取决于改革前后两税的差额。
第四,所得税税额发生变化。所得税税额的增减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动金额所决定,和税前利润保持同方向变化。最终净利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上述四项变动影响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