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事业单位实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防控

合同是企事业单位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与其他经济组织订立的明确相互权力义务的协议。合同管理,不仅可以全面体现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流转、业务成本等信息,更是单位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市场风险、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的有力抓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过搭建合同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起合同信息数据库,规范了合同审核流程,实现了对合同的起草、审查、订立、履行、监督、控制、终止全过程管理,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防控。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信息化合同审核流程。通过软件平台建立六层级、两层面合同审核系统,按照发起人、部门负责人、办公室、财务处、业务分管主任、单位法人等六层级进行合同经办、审核、审批把关,从法律层面和财务管理层面对合同进行审核,确保合同审批公开、透明、规范。

二是加强合同履行情况动态监督。设立资金收付的合同管控关口,严格按照合同履约条件办理每笔收付业务,有效管理收入和控制成本;设置合同的到期时间、收付时间、金额、分期计划等关键跟踪点,以合同号为连接点将账务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进行相关联,实时记录和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反映经济活动收支状况。

三是建立风险防控和预警反馈机制。根据合同的期限、金额、执行进度等要素综合划分合同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在合同管理系统设置每日提醒功能,实时反馈超期未履行等风险合同。

四是建立完整的合同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覆盖合同从起草、签署、履行直到终止的全过程信息。依托数据库,可以对合同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为单位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