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吕燕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和示范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如何把内审工作建设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学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已成为全体内部审计人面临的新课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一)内部审计工作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权力作为双刃剑,既是造福社会的手段,又是腐败的根源,历史证明一旦权力失去制约,就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内部审计,主要通过关注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露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对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审计信息,促使被审计对象有效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促进和宣传廉洁执政的过程,是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廉政文化建设为内部审计工作营造了有利环境

廉政文化萌生于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并在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获得生长的动力和土壤。廉政文化不仅有助于廓清一些干部群众对反腐倡廉的各种错误或模糊认识,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且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文化概念,运用文化的力量,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党风廉政建设,用积极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生活,营造“崇廉尊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可以减少部分领导干部和人员对审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和不配合”的阻力,有效地净化审计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启迪和净化审计人员的心灵,形成廉洁从审的文化动力,使审计人员具有勤政廉政、公平正义、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精神境界,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明确内部审计职能,为廉政文化建设履行应尽的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服务于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一种管理的延伸,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监督、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学校事业健康发展服务。对内审人员来说,监督只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才是监督的升华,只有牢固树立“监督也是服务”的理念,找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免疫系统”和“卫士”功能,为学校的全局事业发展和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履行应尽的审计职能。

(二)着力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反腐倡廉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制度好了,可以使坏人不能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十八届二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加强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对规范学校管理,有效防止职务犯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内控制度建设包括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完善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事业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内部审计日常工作着力于完善学校内控制度建设,注重部门及学院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重点关注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内部制度的制订,堵漏防疏,“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浇筑坚实的制度之笼。

(三)推进审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风险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金量的不断增长、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学校面临着更多的管理风险。

高校内审机构可以通过投资控制全过程基建项目审计、合同会签、关注招投标程序规范等方式,重点把握高风险经济活动领域。通过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的全过程动态审计,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审计,来防范风险,将某些违法乱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开展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使廉洁从政渗入日常工作

中层领导干部是高校决策的具体执行者,是中层管理决策的制定者,是学校领导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流抵柱。因此,建立一支廉洁从政的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2014年7月中央纪委机关、审计署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审经责发〔2014]102号),2015年11月,上海市五部委也专门针对上述实施细则下达了一系列贯彻执行通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价值增值、强化组织治理和完善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显,越来越引起各级部门重视。目前,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在上海市高校中全面实行,内审人员可以通过从事业发展状况、法律法规遵循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内部管理情况及廉洁从政情况等六大方面着手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使被审计领导干部明确自身职责,对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领导干部规范管理,防微杜渐,使廉洁从政渗入日常工作。

(五)推动审计结果公开,形成监督合力

2015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过印发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等方式,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其他审计结果和审计调查结果,要按照有利于问题整改和解决的原则,在校内进行通报……”。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落实审计整改,推动审计结果公开。审计结果的公开,不仅有利于审计整改的落实,更有利于调动高校全体师生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将内部审计监督与全体师生乃至社会的舆论监督相结合。将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暴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监督之下,形成监督合力和舆论压力,这种合力将更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从而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设,遏制与预防腐败。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高校反腐倡廉、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构建廉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内审人员应该抓住机遇,明确定位,将内审工作建设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学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