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发展转变提升浙能集团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企业机制、维护企业经济安全、推进依法治企、促进“廉洁国企”建设的必然要求。浙能集团成立十五年来,坚持“大能源”战略引领,秉承“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已基本建立起与国资监管相对接、与集团发展相适应、与转型升级相吻合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企业自身得以快速发展。作为集团总部风险管控重要手段之一的内部审计,其作用也进一步显现。自2012 年单独设置职能部门的四年间,内部审计就像企业的“家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全面提升“免疫”功能,不仅为企业的健康提供保障,还获评全国和全省先进集体。

一、浙能集团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

(一)组织机构从合署到分设运作。2001 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浙能集团迅猛发展,对原有的管控模式、内部监督机制构成了巨大压力。就内部审计监督而言,原有的机构设置和力量配置也日渐捉襟见肘。在学习调研华能、中海油等部分央企和省属国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后,集团董事会决定在集团层面上将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分线运作,独立设置审计部。审计部单设后,由原来的3 人迅速扩充到10 人。一方面建立完善审计制度,开展流程再造;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项目审计,当年就完成两个板块公司、5个二级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近40 家单位的经济责任或财务收支审计,对12 个在建基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还完成3个审计调查项目,核减工程投资1.8 亿元,促进节约资金600余万元,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指导思想从“三必审”到“五必审”全覆盖。按照“我们的事业拓展到哪里,纪检监审工作就要深入到哪里”的要求,针对集团公司产业链长、管理单位多等特点,在集团审计部成立之初,集团领导就提出了“三个必审”理念,即“离任必审、三年必审、集团重大决策决定的执行情况必审”,使审计范围、审计频度、审计重点凸现出来,并突出整改落实,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肌体免疫功能的提升。2013 年,随着内审工作的展开,集团进一步丰富了内审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五个必审”,即“离任必审、三年必审、集团重大决策决定的执行情况必审、发现问题苗头的必审、上级有要求的必审”。在审计范围上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全覆盖”,即审计检查覆盖所有板块分公司、集团管理企业以及下属单位,并将触角延伸到管控最末端。在内容上实行“全方位”审计,即对集团所属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集团董事会决议及规章制度、重大经济决策、企业治理和管控、企业财务状况、廉洁从业等内容进行系统性“体检”。

(三)职能定位从查病消缺到寻找规律主动设防。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像家庭医生一样,不断地查病治病,防病强身。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加,防止审计问题反复发生是摆在内审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破解它势必要求内审职能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与业主剖析根源和完善制度对策研究。为此,审计部门将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值得关注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反馈到相关部门单位,以鉴证评价为手段,深刻分析问题根源,协同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制度完善和流程优化。《外派参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制度》、《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基建项目合同管理规定》等一批新修订制度应运而生。

(四)发现问题与常态整改并重。查错纠弊是内审的基础工作,但要实现内审价值最大化,还须通过整改推动管理提升。所以,对审计中发现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不到位、招投标不规范、合同执行及工程监督不严格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是实现内审闭环管理的关键环节。集团审计部把审计发现问题的监督鉴证职能与整改落实的服务保障职能有机统一于审计的全过程。一是突出现场“即审即改”,把马上可改的问题,督促立即整改。二是针对内外部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协同各方开展专题整改,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审计一个,促进一片”。三是把阳光工程融入审计,公开审计成果、编写案例教材促进成果的转化。四是突出“精品审计”,围绕问题、效益导向,做细审前、优化审中、做实审后。五是强化考核。把审计整改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跟踪问责问效,奖惩兑现。

(五)整合力量从重内到外联借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年间,集团审计队伍由审计部成立之初的50 余人,逐步发展到目前专兼职审计人员近百人。通过统筹审计资源,共抽调系统内审计人员200余人次参与集团本部60 余个项目实施,组织10 余人次参与省审计厅8 个审计项目实施,较好克服了审计力量不足的困难,审计队伍的整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充分发挥内力的同时,也及时借助外力,发挥专业部门优势。一是结合“三公”经费、工程等特点,邀请监察、财务、办公室、建设管理部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板块分公司等共同参与开展审计。二是通过招投标比选,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先后对15家项目公司的基建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共核减工程投资和促进节约资金3.6 亿元,其中嘉兴发电三期、舟山煤电等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凤台发电二期荣获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三是聘用工程及会计事务所作为常年协审单位,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人员和经验支撑。

二、浙能集团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体会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内部审计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内审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与理解很关键。目前,审计监督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主要领导在各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求,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批示,相关领导牵头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被审计单位即查即改。几年来,集团上下形成了重视审计、自觉接受审计、支持审计、主动整改问题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人才培养,在新常态下磨砺队伍。一方面加强审计人员的选调、交流。集团审计部成立后,及时把专业能力强、品行端正、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审计部门;同时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工作业绩较为突出的审计人员选派到所属企业的一些重要岗位,培养独立担当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组织系统内专兼职内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并通过项目实践、审计案例编写等,提高审计人员理论水平。

(三)重视创新,不断探索完善内审工作机制。及时对标国家新要求,不断学习借鉴央企和兄弟先进企业的成熟经验,结合自身实践积累,坚持创新引领,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有序联动工作模式,即集团审计部统筹审计力量开展对集团所属企业的各类审计,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和基建项目审计;板块分公司根据集团指引,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营运企业针对主要业务、关键点和管理薄弱环节实施业务检查,使审计的针对性得以强化。

(四)重视协作,合力构建风险管控的联防体系。顺应集团总部向“四个中心”(决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投融资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定位有效靠拢要求,包括内审、纪检、法律等在内的大监督机制逐步形成,内审防范经营风险和保障领导人员廉政安全的“尖兵”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审计项目实施,把发现的问题和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性、倾向性情况及时反馈到各业务管理部门,督促有效解决问题。对于较为严重问题,实行审计移交,按照“一案双查”,落实责任追究,综合运用考核通报、四种形态,对违规违纪形成震慑,最大限度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与企业共进的事业。为实现打造“百年明星企业”的奋斗目标,集团内审工作必须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工作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结合起来,把计划审计项目与动态项目审计结合起来,把现场审计与ERP分析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内审在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的作用发挥,努力实现内审价值的最大化。(张荣博,浙能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程向华,浙能集团审计部主任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