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以良好家风助推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必将开创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崭新局面。近年来,广州国税也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助廉教育。如何发挥“家庭”的力量,以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传统美德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庭文化,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多样性。表现不一,但其内涵基本在于:

(一)家风是上行下效的家族传统、规范和习俗

有的家风是形成文字的,如《弟子规》就是很好的家风读本,教会人们做人、做事、共处和学习的道理。很多名人的家训凸显整个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傅雷的家书家信等,都堪称家风家教的典范。这些朴实的治家箴言,既折射了对真善美的尊崇,也成为先人为官入仕的信条,弥漫在整个家族的上行下效之中。

(二)家风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精神给养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家风就是一种朴实的待人接物之道,是家里长辈的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自然养成。每个家庭的“家风”难以统一,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都推崇正直、守法、勤俭、廉洁、孝顺、诚信、友善、上进等正能量“元素”。家风,对于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三)家风是抵御腐败的坚固屏障和重要防线

在中国历史上,“清白”一直是重要的家训族规。南宋词人张道洽有诗赞誉清白传世家风:“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有个裴氏家族,从秦汉至明初,这个家族先后出了59位宰相,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3000余人。裴氏曾有家规: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在家规引领下,裴氏家族力行清廉为官,在这3000多名官员中,没有出现过一个贪官污吏。为此,人们将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中国宰相村”。

二、为何要重拾“家风”

“家风”是一个传统而久远的话题,举国上下讨论“家风”,主流媒体热议“家风”,中纪委网站开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家风”,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情感共鸣和深层思考。

(一)好家风涵养好作风,是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

在2015年中央纪委发布的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违纪违法涉及亲属、家属的比例高达61%。“父子兵”“夫妻档”等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的背后往往是家风不正、家风不严,家庭是反腐倡廉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成长于知礼仪、懂廉耻、重美德、讲规矩的家风环境中,自然会有秉公用权的自觉、遵纪守法的主动,并对亲属、子女及身边人产生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形成清正廉洁的家庭文化。

(二)好家风引领好政风,两者一脉相承

《孟子》里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关系到廉洁底线能否守住,连接着党风政风,维系着民生民心。领导干部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管好“家里的人”,办好“大家的事”,才能赢得人心,进而带动政风纯洁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好家风构建新文化,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新塑造

在全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重拾家风正当其时。正是不断传承的家风,滋养着人们的家国情怀,让人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风为切入点,从家风培育做起,实为明智之举。

三、当前税务系统“家风”建设问题分析

2005年,广州国税系统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局的指示精神,联合市、区(县)、街(镇)三级启动税务廉政文化建设项目,出台《关于加强我局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税国税组[2005]30号),提出要在税务廉政文化建设中采取机关、家庭、纳税人“三位一体”的廉政文化。近年来,广州国税系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亲情助廉”“廉政品牌”等项目,逐渐形成广州国税廉政三大特色品牌之一,为当前加强家风建设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培育良好家风共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家庭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弱化了家风的传承。当前税务系统内尚未形成重视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甚至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忽视家风建设,纵容亲属子女和身边人搞特权,利用领导干部的职务便利谋取私利,败坏家风,污染党风政风。

(二)弘扬良好家风力度不够

各基层单位在家风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活动开展总体上缺乏特色,尚未树立影响大、效果广、作用持久的家风建设品牌,需进一步丰富弘扬良好家风的活动载体、形式和内容,拓宽家风建设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建立健全良好家风教育和宣传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家风建设制度不全

目前税务系统在家风建设方面,与妇联、教育、宣传等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密切,缺乏良好的沟通联动机制,同时相关的教育、预防、监督、激励机制尚未完善,需进一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较少教育成本,完善家风建设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增强家风建设的合力和动力。

四、构建良好“家风”的方法

实践证明,把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国税系统的每一份子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好的家风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守住家庭廉洁堤防,建设家庭幸福港湾。

(一)树家风,涵养崇德向善的家风文化

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诸如《曾国藩家书》、《孝友堂家规》等优秀的家训家规,也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值得传颂的家风故事,凝聚着古人先辈家风文化的精髓。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倡导“学”家训家规名篇佳作、“听”经典家风故事、“悟”传统家风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内化为现代家风文化的核心,夯实家风文化的根基。二是弘扬新时代精神。家风文化的涵养不是一味地继承传统文化,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家风家教,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提倡家风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育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家风文化。三是融合本土特色文化。挖掘整理具有本土特色的家风家训,征集提炼税务干部优秀的家风家训和家风故事,丰富家风文化内涵,汇聚和传播家风正能量,让家风文化接地气,形成国税系统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

(二)扬家风,搭建优良家风的宣传平台

一是建立教育机制,深化共识。将传扬家风家训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家训家规加强干部及其家属的思想教育,引导干部家属自觉传承崇德向善的好家风,让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坚固阵地;结合当前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主动端正家风,涵养崇尚廉洁、遵纪守法的家风文化。二是创新宣传载体,营造氛围。开展特色鲜明、形式丰富的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如开辟家风专栏、举办家风主题演讲或摄影比赛、家风故事征文活动等,以干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良好家风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税务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宣传良好家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最美税务干部家庭”等评选活动,挖掘推选一批干部认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家庭典型,树立鲜活生动的标杆模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增强合力。与妇联、宣传、党校等部门加强联动协作,联合党工团,建立家风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协同开展家风建设系列活动,提高家风宣传的辐射力和渗透性。

(三)守家风,完善家风建设的制度规范

一是健全规范制度,加大约束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用公示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移居国(境)外等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扩大领导干部家属信息的透明度,督促领导干部严管亲属子女及身边人。二是健全监督制度,织密监督网。畅通社会群众的监督渠道和途径,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将监督范围延伸至领导干部家属子女,切实加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特别是其家属参与其中案件的追责和惩处力度,发挥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三是健全考核制度,激发主动性。将家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个人考核和基层单位组织考评中,激励督促党员干部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从制度层面上鼓励先进、惩处落后,增强家风建设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