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
9月22日,聆听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庞金伟博士关于“营改增后企事业单位涉税问题分析”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受益匪浅。全面营改增试点已近四个月,在税企双方的合作中,新增值税纳税人们顺利通过了开票关、申报关。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对于广大纳税人,还是税务管理机关,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将成为常态化内容。今天庞教授重点给我们讲授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和风险防控,现针对这一议题,谈谈课后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发票是需要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领域之一。防范增值税发票虚开、代开等风险,历来是税务机关增值税管理的重点工作,更是税务稽查关注的核心业务之一。随着简政放权等转变政府职能措施的推进和全面营改增的推行,在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加大了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难度,客观上也提高了纳税人因收受虚开发票引发税务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增值税发票风险防控成为税企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感悟二:后营改增时代发票管理特别是增值税发票风险面临哪些新变化呢?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增值税发票使用经验;另一类是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即增值税“小白”,原来缴纳营业税未涉及过增值税,而营业税发票的管理比增值税发票相对宽松,加之对增值税政策不熟悉,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脚踏进来,漫不经心,可能引发大风险。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发票开票份数激增,因其具有抵扣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虚开迅速传导。全环节缴纳增值税后,无论虚开,还是接受虚开的空间都在加大,任何货物和服务均有虚开可能。且目前规定了十二种情形允许销售额差额纳税,虚抵不仅限于增值税扣税凭证,普通发票、财政票据、法院判决书等均可扣除销售额,税务机关风险管控难度增加,同时对纳税人来说,甄别难度的提升也放大了企业因收受增值税发票可能引发的税收险。
全面营改增后,应税服务交易的“来无影、去无踪”,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隐蔽性,无法采取传统的跟踪货物流转的方法来甄别和判断是否存在发票虚开,只能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稽核比对发现增值税违法行为,发票虚开风险防控难度增加。
感悟三:全面营改增的政策适应期。营改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带给纳税人的除了税制上的转换,企业的财务核算、采购、投资、经营等可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营改增政策比较复杂,过渡性政策较多,而试点行业业态多样,业务模式创新形式多,对发票领用、纳税申报、政策咨询等各种办税事项均处于适应过程。
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发票风险管理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挑战,深入分析不同试点行业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点,是帮助纳税人有效防控增值税发票风险的关键。要想研究制定出适合本部门本企业的营改增风险管控手册,还有待于同学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后,结合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要点,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把学习能力转换成工作能力,体现领军人才的风采。
(撰写人: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