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监督守护国企国资改革
在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方面,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为此,对国企国资进行审计监督,显得更为重要。
大数据审计得到推崇
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国企国资审计作为审计署在今年要重点抓好的8个方面工作之一。在实现方法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是实现其与审计密切衔接的有效方式。
刘家义指出,要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快实施“金审三期”工程,提高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和宏观分析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的统筹和管理,整合各专业各层级审计资源,加快推进以大数据运用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在审计创新方面作了探索,这一点在地方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湖南省审计厅金融审计处处长李作尧对记者说:“我们试图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整理,建立各种审计分析模型,逐步形成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审计方法体系。”湖南省湘潭市审计局中心组两次召开科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要求全局审计干部做到“六个结合”。其中之一就是推进大数据审计,2017年全面实施“集中分析、发现疑点,精准定位、重点核实、综合提炼”的大数据审计,积极探索实施数据联网审计,实现对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
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江华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创新审计方法的有效手段。我们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一线与后台审计分析的联动一体化。”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IT审计高级合伙人谭祖沛对记者表示:审计师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的目标需要明确。就目前而言,大数据审计应该着眼于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相关性。除此之外,审计目标与行业数据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这一特点,是大数据审计的核心。”
大力推动企业审计全覆盖
纵观2016年企业审计情况,审计署共组织实施了20户中央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覆盖面较以往年度有了明显提升,加大力度推动了企业审计全覆盖。刘家义指出,今年要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这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
今年,审计署将更加聚焦重点单位和内容,以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为主线,突出企业总部和关键二级单位,对重大事项、重点投资延伸三级以下单位。据了解,审计署通过对近年来企业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在审计内容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并通过“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据分析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在地方,审计全覆盖这一理念也得到贯彻。
近年来,青岛市北区加大对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监管,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企业审计全覆盖。据了解,青岛市市北区对区属企业情况进行了摸底,摸清区属企业家底。通过综合分析,对区属企业采用多形式的企业审计方式,对区属重点公司开展全面经营绩效审计,对其他企业通过城维费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方式,实现审计全覆盖。同时,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向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审计中介服务,发挥社会各种专业人员的特长,保证审计项目的有效开展。
审计署相关人士指出,2017年企业审计将按照“发展、改革、安全、绩效”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大企业审计的覆盖面,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服务深化改革完善审计监督制度
在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做到审计全覆盖是加强国家审计监督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本还是要立足改革,完善监督制度。
眼下,国企国资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让审计监督贯穿国企国资改革的全过程至关重要。
去年,审计署配合修改完善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健全完善了相关审计制度,这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要围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国企国资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不能留死角。”而对于企业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建议不但针对具体问题积极提出整改措施,更着重建章立制,形成运营规范、决策科学、问责严格的企业治理机制。同时,审计建议也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国资监管、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快改革、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