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计领军人才现场教学感受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2017年6月11日至18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江西省财政厅的组织下,第二期江西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班学员们再次起航,步入南京、南通等地现代化企业实地学习交流,零距离感受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从中得到受益和启发。
一、敢于创新踏浪至,勇做时代弄潮儿——走进浪潮集团。2017年6月11日,走进浪潮集团-浪潮(上海)大数据双创中心、浪潮(上海)云计算创新中心考察学习。围绕着“政务云、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四大模块,浪潮集团为学员们揭开其作为IT企业与时俱进发展后的神秘面纱。“浪起云涌大数据,潮来潮去强管控”。在“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速度与日俱增,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是大型集团性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战略的必然选择。与一般财务共享有所不同的是,浪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柔性共享、精细管控”为核心,强调用户体验,提升共享中心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移动填报、移动审批、移动查询等移动应用,使员工能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及查询,助力提高企业协同效率,更好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智能意味着更敏锐的认知能力、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更强大的面向个性化市场的能力。每到一处,同学们都深切感受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浪潮集团上海区ERP产品总经理项学乐专门做了关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会计》的报告,介绍了许多管理会计与企业大数据的成功案例,并与江西领军的同学们展开互动交流、答疑解惑。两小时的参观学习,学员们深刻感受到:浪潮集团2016年取得骄人成绩,营业收入达710亿,在沪深港及新三板市场均有上市股票,其发展动力源于浪潮的专注化、集成化、国际化及持续创新的能力。“敢于创新踏浪至,勇做时代弄潮儿”,充分体现了对前沿科技与现实企业需求的深度理解与融合。
二、他山之石诚可鉴,本土之花已更香——走进埃斯顿。6月16日上午,走进埃斯顿集团公司,近距离感受了这个国内高端智能领军企业和国内工业机器人新贵的魅力。通过介绍,学员们了解到埃斯顿作为中国智造的践行者,已拥有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模块包括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已达国际一流水平。活动现场,学员们通过近距离观看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高端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的演示,直观感受到智能制造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此次活动受到了埃斯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波先生、副总经理诸春华先生和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袁琴女士的热情接待。在随后的交流中,诸总介绍了埃斯顿的发展史、发现现状和对未来的憧憬,让学员们对埃斯顿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袁总就机器人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及成本节约项目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公司近期几起成功的海外收购案例。“他山之石诚可鉴,本土之花已更香”,埃斯顿从“拿来主义”,将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改造传统金属成形机床的技术模式,到“内生驱动”掌握自动化核心技术,规模生产智能化功能部件,用22年时间完成了自我转型。作为会计行业的领军人才,要以创新的思路、战略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积极应对智能化、信息化对会计行业的挑战,迎接智能化对企业带来的新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三、先字当头勇创新,有为有位敢担当——走进苏美达。2017年6月16日下午,走进江苏苏美达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学习。苏美达集团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企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业务。经过近40年的发展,苏美达集团形成了以贸易与服务、工程承包和投资发展三大领域的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制造服务业集团。并以“贸、工、技、金”一体化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创新超越、行稳致远”的企业文化。学员们参观了集团的动力工具展厅、企业技术检测中心,了解光伏发电多晶硅组装、光伏发电等项目。在之后的交流中,苏美达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赵建国细致地介绍了企业财务围绕价值管理进行转型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转变思想和观念,解决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打造人才和团队,解决敢管和能管的关系;推动财务职能定位转型,解决财务“管什么”的问题;做好财务战略规划,提前谋划,为财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赵总还详细介绍了企业开展员工持股的情况。经过近二十年的员工持股经营,苏美达几乎无业务骨干主动离职,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持续发展培养了人才、储备了人才,实现了有恒产者有恒心。“先字当头勇创新,有为有位敢担当”,苏美达集团先字当头,员工持股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勇于创新给集团公司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财务积极转型到价值链管理,有为才有位,财务部门在集团公司享有较高的地位。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样板,为管理会计拓宽了应用空间,给学员们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启迪!
四、教学面对面,逐梦手挽手——走进大生集团。2017年6月18日上午,走进江苏大生集团,参观了公司总部和数字化纺纱车间,面对面聆听了集团总会计师漆颖斌先生极具亲和力的讲解,了解了该集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切实感受了这个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奋斗不息、永葆长寿的秘诀。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是大生集团不断前进的硬动力。一是智能化装备,“经纬E系统”(含数据智能分析预测系统)是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的一大亮点。该系统和管理会计工具相结合,对全流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时在线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装备,根据用电价格在峰、谷、平时的不同单价,智能安排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该公司的智能化主机设备、车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粗细联、细络联、条筒输送小车等相关转运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码垛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都能实时在线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装备。二是智能化管理,通过逐步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整合供应、设计、生产、销售实现电子商务,大生智能纺纱车间实现了粗纱、细纱、络筒工序间的自动配送。其自动导引小车、堆垛机器人、自动打包机的物流包装系统已成熟,这在国内纺纱车间首屈一指。三是智能化产品,通过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终端产品上的直接应用,有利于多元化、高端化产品的拓展,进一步提升了纤维素纤维纺织精品定位、特色家纺及针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和利用物联网技术,是江苏大生集团不断前进的软动力。集团公司将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日常工作等纳入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健康运行搭建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大数据,以数据流指导生产流,以新技术变革管理流程,大大提高了企业各环节的协同能力和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122年前,张謇为了实业救国而创办大生纱厂。122年后的今天,大生纱厂已升级为智能工厂,开始对接工业4.0。为了实业强国,无论时代如何流转,形势如何变化,科技创新和强企情怀的深度融合,是学员们走进大生集团、开展面对面教学获得的最深切感受。这将启迪和促进学员们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断地与像大生集团一样的无数优秀企业手挽手、肩并肩,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