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如何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精细化管理
文 何雪锋 张鑫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共计31 396.25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占GDP比例4.2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科研经费规模庞大,科研项目繁多,怎样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的要求下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成为当今一大难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首先,学校多忽略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重视科研经费成本的核算,存在科研活动的各种费用未计入科研成本,增加教育事业支出的情况。其次,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科研人员以不真实的专家咨询费、虚假外出调研票据等套取科研经费的恶劣情况,科研经费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科研项目结题后,有的将未用完资金留作题后开支从而逃避项目预算的约束,项目结题而不结账。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也相对单一、不全面,只停留于发表论文、专利等考核形式,忽略隐性效益的产生和潜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该引入管理会计,运用一定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同时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加强对其精细化管理。
运用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
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越精细越科学,经费在执行时可操作性也就越强,使用效益便越好。因此对于可分项目应采用多维预算的方法,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等,形成完全精益化的科研经费预算体系。从而按照科研项目的价值链———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等内容严格执行,最终达到精益预算、精益管理。
根据高校科研项目的价值链流向,首先在争取科研项目阶段,管理会计应充分调研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如项目的的名称、内容、收支、用途等,保证科研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其次,在立项阶段,管理会计应该对科研项目进行精益预算评估,防止不合理开支和夸张开支等情况的存在;在科研项目执行阶段,应提高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水平,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立项、开展研究,节约时间成本,精益管理;在项目开展研究时,严格按照要求披露项目进度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可使用科研项目内部支票,每建立一个项目就使用一本内部支票,精益管理科研经费使用,防止科研项目混用;对于发生经费超支情况,将其与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基金挂钩,实施有效控制;在结题验收时,可通过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表,对科研成果、经费结余情况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监督。最终,从科研项目的价值链形成一个管理环状,在每一个环节执行精益预算,形成精益管理。
应用成本性态分析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
将成本性态分析应用于科研经费管理中,可分析科研项目成果与投入经费之间的性态关系,指导控制经费投入,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科研效益。成本性态主要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实验实训室、设备折旧、水电费等,进一步可分为实验室折旧、设备折旧等约束性成本和学生培训培养费、科研项目宣传费、高校科研研讨教育费等酌量性成本;变动成本包括教师人员培训工资及课时费、学生科研补贴费等;混合成本包括教学设备购置费、维修维护费等。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熟悉其变动情况,精打细算。保证变动成本的变动情况处于正常范围。应了解混合成本影响因素,确定成本性态的金额界限,从而进行限额管理。
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运营成本参照不同性态进行区分,分别处理,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和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如可实施高校科研设备买价控制、采购费用控制,确定最优定购批量,努力降低设备购置成本;编制合理的学生科研补贴费,适当实施成果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科研积极性。
用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目前,各大高校对科研项目成果评价通常停留于合同中约定的定量化产出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结余情况,未关注科研项目的外延收益,如项目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情况、购入设备在科研项目之间交叉使用情况、潜在科技成果的转移情况等。因此,要建立以科研项目质量为标准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责任追究和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可建立科研资产信息交换系统,将科研项目产生成果等资产、科研经费报销专利费数据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衔接,跟踪科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从而进行进一步明确的绩效管理。最终,掌握科研项目经费运用是否合理,经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是否得当,提高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效率。
2017年11月,江苏、天津、辽宁各省均发布了关于开展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检查科研项目的投入、规划、使用、管理以及绩效等方面的相关问题,我国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因此,为建立教育强国,运用管理会计促使学校经费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变事后被动反映为事前、事中参与管理,强化经费使用核算,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