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个人理财市场六大变化
□ 文 菜鸟
值此2018年到来之际,撰写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理财方面的总结,与大家一起以更务实的态度迎接2018年。
固收行业风险凸显 部分产品已出现实质性逾期
曾几何时,信托资管是投资人最为亲睐的固定收益产品,很多产品一出合同即被秒杀,甚至还出现合同未到款项先打的抢占额度行为。信托资管的销售渠道也已经以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常代销和理财经理私下飞单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直销为主。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被陆金所、诺亚、巨派、中植系(恒天、新湖、大唐、高晟)等财富管理公司所营销,抛弃了传统的如银行和券商等理财渠道。
然而2017年以来,市场上陆续爆出的信托资管逾期事件,让投资人的神经越来越紧张。现在的信托资管是否依旧可以依赖?通过银行和通过第三方来认购有什么差别?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月,中泰信托于2014年成立的为期12-24个月的天地缘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宣告逾期,相关抵押物处置流拍。
6月,国民信托投资人再次来到国民信托总部,等到的答复是:只有两条途径可以选择,等待国民信托经营状况转好,或者直接起诉国民信托。受累于渤海钢铁债务事件,国民信托旗下四款与渤钢相关的产品陆续出现违约,合计规模约9.5亿元。
同是6月,媒体披露,长安信托于2013年通过光大银行代销发行的“长安信托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事件一直未予解决。该信托产品由光大银行代销,客户群体全部为光大银行的VIP客户,起售门槛300万元。69名投资者在西安法院、陕西高院联名起诉长安信托。目前,该诉讼程序还在进行中。
10月,上市公司亿阳信通发布公告,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控股股东亿阳集团产品兑付违约、债券交叉违约等风险事件接连发生。目前包括国民信托、中江信托等公司等通过通道类、集合类信托等形式参与过对亿阳集团的融资。12月26日晚间,ST信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亿阳集团持有的约2.08亿股公司股份遭司法轮候冻结。
11月,杭汽轮集团起诉渤海信托未能到期兑付其在宁波伟彤的优先级出资项目本金及收益近2.74亿元。
同是11月,和合资管发布延期兑付公告,称由于融资方回款安排不及时,“和合资管—安盈保 1 号天业股份资产管理计划”第二期以及第三期需延期兑付。该资管计划投向360概念股天业股份。
还是11月,迪马股份发布公告,披露了控股股东东银控股价值4亿元的贷款有部分逾期未还,随后陆续公告公司股份遭司法轮候冻结。与东银集团相关的产品有华澳信托-臻鑫72号东银集团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铁信托优债1619期东银集团应收债权转让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铁信托-优债1502期东银集团应收债权转让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资金用途均为受让东银集团持有的债权,到期由东银控股溢价回购。
12月,陆金所代销资管(大同证券,中海信托,龙力生物)逾期事件爆发。
12月26日,联储证券发布公告,联储证券中弘新奇一号出现实质违约。
P2P监管驱严 跑路依旧不少
继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后,2017年监管政策密集下发,多份实质性监管政策落地。2017年12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网络借贷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网贷整治函[57号]文),对网贷备案时间线、流程和其他事项作出具体要求。毫无疑问,P2P牌照化的时间表一步步在拉近,彻底告别了过去几年野蛮发展无人监管的态势。
合规程度提高,大量P2P网贷平台出局。前两年爆出的E租宝、泛亚、大大、中晋等超大型平台仍处于司法诉讼的过程中,投资人仍在苦苦等待最终的处置结果,但这丝毫不影响2017年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的平台跑路。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零壹数据统计的问题平台(不含转型)共有 3 902家,占平台总量的比例高达70.9%,其中,公告停业以及隐性停运(连续两个月不发布借款项目)的平台至少有1 342家。
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年末爆出的“钱宝网”实际控制人自首,平台停止运营。这个注册会员2亿人、交易流水超500亿元的庞然大物轰然倒下。有人说,钱宝网就是庞氏骗局。但张小雷居然把这个庞氏骗局运行了6年之久,最后投案自首才东窗事发,被绳之以法。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年,监管去哪儿了?
除了钱宝网以外,本年度P2P爆发的重大事件是美股上市公司SPI旗下绿能宝逾期提现事件。4月17日,绿能宝发布公告称,因光伏补贴延迟等原因,致使投资人出现提现逾期。逾期项目融资总额4.30亿元,涉及线上投资人5 746人。此后,绿能宝共对31人完成兑付,涉及金额68.8万元。截至5月28日,绿能宝兑付中断,首家上市公司全资平台彻底瘫痪。
A股市场二八分化,赚了指数没赚钱
回顾2017年的投资生涯,更多朋友可能成绩不太理想。毕竟2017年的市场,大部分时间属于弱势震荡格局。虽然白马股、大盘蓝筹股异军突起,但是更多的中小盘股、次新股却是“跌跌不休”。这种景象,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最贴切!
A股2017年12月29日宣告收官,上证尾盘报收3 307.17点,较2016年12月30日尾盘报收3 103.64点,高出203.53点,累计涨幅6.6%。2017年12月29日,上证成交量为1 703.6亿元,较2016年12月30日的1 517.3亿元,增量186.3亿元。2017年的上证,属于增量上涨。深成指年涨8.48%,上证50大涨25.08%,创业板跌10.67%。
然而,很多投资者的股票账户却仍然出现负增长。今年A股共有1 125只股票上涨,却有 2 332只股票下跌。如果去除438家IPO新上市连续涨停的公司,今年真正上涨的公司可能不到800家。两市的中位数下跌16.73%,去除次新股后的3 030只股票,中位数下跌20.69%,其中1 558只股票跌幅超过20%。 总之,2017年追随漂亮的上证50的朋友们,无论是何时上船的 ,结果都不会太差。即使是贵州茅台700元买入,也有了正收益。而那些死抱中小创的股民们,继续采用过去几年的炒股逻辑,2017年注定是悲伤的一年。
私募排名大换血,冠军依旧流水席
每年的私募榜单大战尤其激烈,2017年继续延续往年私募冠军每年易主的惯例,私募业绩排行榜上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其中,去年部分私募业绩佼佼者,今年以来表现黯淡;而今年的收益冠军(方元天成管理的方圆壹号),业绩好得惊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涨幅近300%)。经查阅,方元天成是2015年在深圳注册,注册资本仅1 000万元,旗下只管理了四只基金,管理团队显示仅为一人(郭飞武先生)
2016年的业绩“先锋们”今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有的依旧凭借自身实力争夺冠军宝座,有的却是昙花一现,从去年的巅峰跌至谷底,甚至跌破止损线。
2016年开年,蓝海韬略旗下的“蓝海一号”以年度180.92%的高收益,荣登股票策略业绩冠军的宝座,且遥遥领先于其他私募产品。然而今年,“蓝海一号”遭遇滑铁卢,基金经理苏思通此前看好的军工股表现差强人意。截至12月8日,“蓝海一号”今年以来亏损逾30%,远低于同期沪深300的22.49%涨幅,也低于同类产品8.5%的涨幅。
翻看过去几年私募冠军的业绩轨迹可以发现,没有一只基金能够蝉联冠军,第二年再次出现在私募排名前十的亦是凤毛麟角。不知道今年的私募冠军方元天成明年的命运如何?
新三板 血流成河
中科招商退市,仅仅是过去几年新三板泡沫破灭的一个案例而已。上私募排排网,搜“新三板基金”,将近有1 000只私募基金参与了新三板投资,其中好多基金都跌得惨不忍睹。实际上,市场上远远不止1 000只基金参与新三板。 截至目前共有8 349只投资范围涉及新三板的基金产品。
曾经的造梦板光环渐失,如今的新三板寥落冷清,这当然也直接影响着当年积极创新“抢滩”这一市场的信托公司。随着一批新三板信托产品渐次到期,包括长安信托、大业信托及中建投信托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出现新三板信托产品延期兑付的情况。想当年是员工抢着认购,而如今却是这份田地,只能说现实太“骨感”。
比特币交易虽被暂停 价格却开挂暴涨
“穷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没远见。缺钱只是表象,短视才是根源。”这是虚拟币圈人士流行的鸡汤。时间回到2017年年初,假如上天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估计还是不会买比特币……
2017年,更应该称为“比特币年”,泡沫经济、违法犯罪、投机洗钱,这些单拎一个出来就足令金融学家搔破头皮的难题,放在一块儿,成了比特币2017年及之后的待解难题。
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正式将ICO界定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遂被全面取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所交易也被叫停,中国市场的“虚拟币圈”陷入冰点期。
然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下跌两周后,9月下旬,比特币开启了疯狂模式,一路上涨,最高至2万美元。笔者询问了很多炒币的朋友,比特币价格涨到多少才是尽头?他们说,天空才是尽头。
比特币从年初的1 000美元到逼近20 000美元,再到年末腰斩横盘至14 000美元,全年涨幅达14倍。从整年收益上来看,可以说无出其右。
总的来说,2017年除了比特币疯狂的猛涨(但实际上跟绝大多数人并无关联),个人理财的众多领域并没有太多亮点。尤其是临近年末时,陆金所代销资管的逾期令广大投资人大跌眼镜,原本以为非常安全的投资,到头来却爆出了逾期的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