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实施路径探析

文 贺妮馨 王海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控制。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层面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路径,便于企业积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应对社会责任风险,降低履责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

  当今社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爆出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如德国大众汽车出现“排放门”事件,美国雅培集团涉嫌食品安全问题等。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在世界范围内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社会责任,且未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或披露不完整,从而对其可持续发展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损害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根据社会责任的划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

  有效防控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风险进行识别、度量、评价和控制,减少对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损害或损失,保证企业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目标

  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首要前提,是明确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目标。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最主要的目标是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有效防止与减少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发生,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当对其带来的各种损失和负面影响,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目标,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控制风险,对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实施路径

  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是有效防控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的基础。下面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进行控制和治理。

  (一)“软实”结合,持续优化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环境。

  企业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企业治理,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股东、经营者和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应将他们纳入自身治理结构,建立共同决策和监督机制,赋予其投票表决权与建议权,参与到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的制定过程中,保证其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工会制度,选取工会代表参加企业股东大会等。对于债权人、供应商等非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应给予其要求重新分配企业控制权的权力,使其利益得到合理保证。



  在加强治理结构建设的同时,企业还应弘扬社会责任文化,提升软实力,优化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的软环境。企业管理层应当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自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管理层还应意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发生各种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名誉损失,还能够起到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