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金融工作与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要点分析

贺学会教授拥有着丰富得学术研究与实务经验,在讲授中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热点经济问题,将金融与财务、财务战略、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与战略行为释义地淋漓尽致。
第一,金融是一切跨时间和跨空间的资源配置机制,所以要把金融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或技能。巧妙的揭示出养育后代、人情往来等社会行为背后的金融本质与金融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第二,财务战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化,技术环境去中心化,政策环境强监管化。举例来说,房地产行业与曾经繁荣的钢贸行业的情况有很大相似性,都属于要素价格存在比较明显波动趋势的行业。现在房地产行业肯定是存在较高泡沫的产业,而高泡沫就意味着风险,但这个风险什么时候来临,我们不必去预测它,只要意识到这个风险即可,风险管理的能力最关键。每个企业都是产融结合的,每个企业都在做金融。所以背后隐藏一个问题:做金融的核心是投资能力,投资的核心在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赚的钱,不一定就是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得的,所以企业要深刻理解自身与金融结合的本质。
区块链是由严格的数学算法来保证公平、公证,用现代密码学来保证安全,并在互联网络上通过特定设备实现一系列共识记账操作模式。它可与各种各样的业务场景相结合,能够演化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而这也许就是大国、高科技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区块链的主要原因。区块链技术应用后,不需要聘请审计师,由于所有交易都是集中记录储存在内部的区块链中,只需要跟踪这些区块链就可以实时监控公司账本。再进一步,运用智能合约技术,每个企业区块链账本设立内置哈希代码。如当企业发起贷款需求时,内置哈希代码与银行智能合约设备连接,自动执行信用审核—贷款发放—款项回收等程序。
第三,系统地梳理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金融知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景图。相比而言,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历史短,以服务国内经济发展为主,国际影响力小。国内金融市场的架构和主要市场均比照国际先进水平设计,经过几十年发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衍生品市场均已建立,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种类和交易量均大幅增长,为我国实体经济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输送资金血液,加速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未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内金融市场仍需要长足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准入、审批、监管和发行机制等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衍生品市场仍处于产品种类少、交易量低,参与度低的状态,这都需要更多向发达金融市场学习和借鉴。
第四,简单套保下,企业进行套保的目的在于对冲现货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体现在套期保值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定利用套期保值进行对冲的风险、提出和实施套期保值方案、以及套期保值效果反馈和改进五个步骤。然而,衍生工具的高杠杆性特点,使得在实际的套期保值过程中,还会发生新的风险,如操作风险、会计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等,因此在精细化套保下,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对原有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风险管理,还需要对套期保值过程中蕴含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最终确保套期保值方案可以实现企业预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国际上发生的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等一系列著名风险事件都是由于套期保值流程中出现风险而导致的。
第五,战略行为优化即实施主体管理者的行为中的系统性偏差,包括乐观主义与过度自信及由此产生的财务后果。因此在公司决策中,要择时与理性迎合,以此实现目标的合理确定。通过对财务战略的重新认识,金融化是客观事实,金融工具是重要手段,并结合强健的内控体系、理性决策和战略执行力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