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旧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税率专项附加扣除对比分析解读
1、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特别解读】
个税起征点的内涵有了变化,之前3500元的起征点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一项,而新的5000元起征点是针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4项。
这是个税起征点第四次提高。此前,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三次调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3500元。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表示,5000元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今后还将结合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新个税法规定,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特别解读】
新税率,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中等以下收入群体最受益。个税起征点提高、低档税率级距扩大、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多管齐下,广大纳税人都能够不同程度享受到减税的红利,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更大。
3、新增六项支出可抵税
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4、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5、2018个税调整后能省多少钱?
2018年1-7月税收超10万亿,我国个税同比增20.6%。在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个税增长过快确实会让民众压力过大。
【特别解读】
说了这么多,到底能少缴多少个税呢?月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税负可降低50%以上。
以月入1万元(均为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简略测算,假设“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00元,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那么: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每月只需缴纳90元个税。
也就是说,每月可以少缴纳255元个税,降幅超过70%,每月吃饭你可以多加很多鸡腿了。
当然,如果考虑新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月入万元缴纳将更少,甚至可能不用缴个税了。
具体你能省多少税,见下图!
6、专项附加扣除如何抵扣?
设置一定限额或定额标准
新个税法设立了六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民众非常关心,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到底该如何税前扣除?
根据税法授权,国务院下一步将对扣除的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作出具体规定。初步考虑对专项附加扣除设置一定限额或定额标准,既要保障纳税人方便纳税,相关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体现政策公平,能够使广大纳税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减税的红利。
【特别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将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操作办法。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申报就能扣除。
二是预缴就能享受,个人还可以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每个月发放工资、代扣个税时,单位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扣除。
三是未扣可以退税,预扣预缴环节没有享受到,可以到第二年办理汇算清缴的时候申请退税。
四是“让信息多跑网路,让纳税人少跑马路”。
7、“单身税”的解读成立吗?
不少网友将“专项附加扣除”解读为“单身税”,理由是单身人士不存在子女教育等支出,将会比已婚人士纳税更多。
事实上,这一解读并不成立。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得到的。比如房租和房贷利息,这两项是只能取一项的,要么扣房租,要么扣房贷利息。其他的比如继续教育,单身也可以享受继续教育。大病不一定都得扣,但是如果符合条件的话也是可以扣的,这和身份是没有关系的。
【特别解读】
养育子女的家庭,因为负担重,对产生的支出适当给予扣除,是合理和应当的。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专项附加项目并没有区分单身还是已婚已育,像继续教育支出、大病支出、住房贷款、租房租金等项目,是每个纳税人都可能享受到的。。
备受社会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29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此同时,新版个税税率表也公布出来。今天小编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下新旧个税税率表,并把现行个税法与新个税法草案个税税率表对比。不多说,“翠花!上表格喽!”
级数
累进区间
下限
上限
税率
扣除数
1
<1500
0
1500
3%
0
2
1500-4500
1500
4500
10%
105
3
4500-9000
4500
9000
20%
555
4
9000-35000
9000
35000
25%
1005
5
35000-55000
35000
55000
30%
2755
6
55000-80000
55000
80000
35%
5505
7
>80000
80000
1E+100
45%
13505
表1-现行个税税率表(适用工资薪金所得)
级数
累进区间
下限
上限
税率
扣除数
1
<3000
0
3000
3%
0
2
3000-12000
3000
12000
10%
210
3
12000-25000
12000
25000
20%
1410
4
25000-35000
25000
35000
25%
2660
5
35000-55000
35000
55000
30%
4410
6
55000-80000
55000
80000
35%
7160
7
>80000
80000
1E+100
45%
15160
表2-新个税法草案个税税率表(适用综合所得)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对比,可以发现:
(1)新旧个税税率表仍采用的是七级税率,税率也是一样的,只是每一级的区间和速算扣除数是不一样的。
(2)每一级的区间和速算扣除数,新个税法草案都比现行税率要高。
新旧税率表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仍然是数据说明一切:
税前工资
个税(3500)
个税(5000)
少缴个税
少缴比例(%)
6000
145
30
115
79
7000
245
60
185
76
8000
345
90
255
74
9000
545
190
355
65
10000
745
290
455
61
11000
945
390
555
59
12000
1145
490
655
57
13000
1370
590
780
57
14000
1620
690
930
57
15000
1870
790
1080
58
16000
2120
890
1230
58
17000
2370
990
1380
58
18000
2620
1190
1430
55
19000
2870
1390
1480
52
20000
3120
1590
1530
49
22000
3620
1990
1630
45
24000
4120
2390
1730
42
25000
4370
2590
1780
41
26000
4620
2790
1830
40
28000
5120
3190
1930
38
30000
5620
3590
2030
36
35000
6870
4840
2030
30
40000
8195
6090
2105
26
50000
11195
9090
2105
19
由上表可见,对于工资20000元以内的,少缴个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少缴个税的比例有50%以上的。当然以上的前提是在不扣除五险五金,不扣除新增的专项扣除项目的情况下进行的计算。
新个税法草案,你觉得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