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业财融合中的应用及提高校务决策水平
■靳燕/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高校资金的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资金流日益增长,高校在资金筹集、经费使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和显现。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可以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高校财务的风险,提高高校整体管理决策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管理会计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全过程的控制使高校教学工作更加有序高效,从而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改变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规模的扩张,使得其对资金的需求逐步增长。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率两个指标的结合,为筹资资金成本的测算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我们将投资报酬率引入高校筹资决策当中,就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率两项来确定筹资的资金成本。筹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降低筹资风险、降低筹资成本, 应当充分考虑和权衡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率的因素,采用多元化筹资策略,制定合理、可行、最优的筹资决策方案,达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果和效率,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中,不仅要实现经济利益,而且要实现社会效益,以完成其社会使命。高校目前也越来越重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控制,但由于高校非营利性的目标,使得高校在资金使用的追踪问效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还有欠缺。
本量利分析(CVP 分析)是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本量利分析法运用的基本公式为:利润 = 收入总额 - 成本总额 = 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管理会计可提高
高校整体管理决策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思考
■胡素精 渠力强/文
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事业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既不能照搬西方政府有关理论,也不能纯粹地把企业的套路搬到行政事业单位中来,而是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研究出适用的管理会计应用方法, 为我国行政事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完备的理论基础。
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在制定上严格按准则要求与上级规定,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实际的有效内控制度。在执行上要坚持原则,发挥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内控程序高效发挥。要适当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的模式和运行方式,将内控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充分结合运行。一方面,在预算标准准确的前提下,内控系统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依据与标准;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系统把内控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有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明确责任,考核业绩。
领导者作为单位决策的一把手, 在思想上一定程度影响着单位的发展。即使单位的内控制度再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再高,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合理管理,也很难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须增强领导者的会计管理意识,积极支持会计管理工作;单位领导者要主动让财务人
+ 固定成本总额)= 业务量×单价 - 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可看做高校的预期结余,收入总额为高校组织的当年全部收入;业务量毋庸置疑应为当年的在校学生人数;单位变动成本为随着学生人数变动而发生变动的成本费用,如各院系的日常办公业务耗费,实习、实践、学生活动费等;固定成本总额是指不随学生人数变化而固定发生的成本费用、教职工人员工资及社保支出、行政部门运行费用等。
当需要预判年度结余时,整理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确定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而利用基本公式计算出年终结余。当我们需要确定保本招生规模时,将基本公式变形为:保本招生规模=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是指生均教育事业收入。当招生规模达到保本点规模时,其业务收入正好等于业务成本,此时经营不盈不亏。若要盈利,必须扩大业务量,超过保本点招生规模。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4 个维度,提供价值管理控制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内部流程
管理会计的引入无疑是强化高校内部竞争优势,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指实现教学质量管控目标的全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相关的协作关系,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培养方案的拟定、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与行政、教辅、后勤保障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财务维度主要反映资金的来源与教
学资金的投入。客户满意度衡量是否能
为其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对高校而言主要是满足学生、用人单位、资金提供者以及社会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 希望从学校获得知识并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用人单位则期望学校培养出适合单位需要的,具有理论基础并能活学活用的应用型人才。平衡计分卡方法则通过对这 4 个维度的监控管理与评价,保障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控制,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管理会计应用的保障措施
管理会计的引入无疑是强化高校内部竞争优势、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运用只是在部分领域及具体业务中进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章可循的成熟体系,还亟待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
一是业财结合,转变管理观念,提高人员素质。要转变财务工作的理念,由传
统的报账、记账向为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转
变。财务人员的业务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资金的支付过程,而是要嵌入于高校教学一线,了解各业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特点、资金走向,将财务工作与高校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如此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提升财务管理的内涵建设。
二是强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由于高校的非盈利性目标的限制,对信息的不敏感,使得高校在信息化、共享化的运用上相对滞后,在信息化、体系化的建设方面也较为落后,不能实现基本财务数据的共享,不利于管理会计手段与工具的推广与使用。因此应建设学校的数据平台,确保单位、部门负责人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数据,实现基本财务数据共享,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技术支持。
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制度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管理会计在高校推行运用的前提。笔者认为,单位层面制度、业务层面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制度、组织机构架构、业务制度流程等的建立,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