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多为财政拨款, 要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减少或防止个人贪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就必须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各类收支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源头上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但从近几年的检查情况来看,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现状并不乐观,甚至有的单位处于失控的状态。下面, 本人以一个现实案例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有关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出纳无会计从业资格,不具备财务知识和上岗资格,未经手具体业务,形同虚设,会计和出纳实际由一人(会计)担任,
出纳工作只是挂名兼任,不登记出纳现金日记账,其私章直接交给会计保管、使用,经常性地收取现金,随机抽查其部分收费票据,发现会计私存收费笔数较多,金额大,缴存银行不及时,会计一人经办,会计保管收费票据—开票—收取现金—保管钱款(先存在个人银行卡中)—(从个人卡中取出)缴存银行,资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内控理解肤浅,缺乏内控意识,导致未建立内部控制
案例中单位一把手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重业务工作,轻内部管理,认为本单位早就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又推行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改革,日常开支大多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又是干了十几年的老会计,业务精通、值得信赖, 根本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无可操作性,或有章不循,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案例中的单位认为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代替内控制度,为应付检查,把其他单位或者网络上的内控制度照本搬来了,根本就不符合单位实际,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如虽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但未执行;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造成内部控制的漏洞,为违法违规创造了条件。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导致单位财务信息失真
通过总结近几年检查结果,发现不仅是案例中单位,还有不少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审核不规范。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或内容不合规、金额与实际支出不一致;或者使用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白条)作为报销依据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案例中的单位, 使用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却把行政、事业会计科目混用, 收支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租借、捐赠,未办理相应手续等。四是会计核算不正确,应记贷方记借方,往来清理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如案例中单位往来款项账龄超过15 年的7 笔,上述所有财务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并严格加以落实。
(四)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
现实中当内控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不良后果时,多数只限于追究领导责任,对单位相关人员不予追究,单位干部职工也普遍认为干好本职就行了,内控制度跟自己工作没有太大关系,单位上下对内控制度的认识总体未达到统一的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因而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内控环境差。
前面案例中,检查组对该单位罚款31,000 元, 同时对该单位两名主要领导及分管财务领导分别处以 3000 元罚款,对该单位会计、出纳分别处以
2000 元罚款。诚然,罚款只是一种惩戒手段,教育、指导、整改、提高才是目的,通过此次检查,该单位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在全系统召开了教育警醒大会,而且对该单位有关处理处罚及落实整改情况在公众媒体上予以公告,进一步扩大警示教育面,让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二、加强内控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
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确立内控“第一责任主体” 意识,并要求所有人员对于内控制度进行学习,同时将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部门)科室和具体的工作程序中,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规避扯皮、懒政、怠政现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经济活动、风险点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围绕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加强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财务培训和业务学习,夯实内控基础工作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财务、经济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加大对主要领导、分管财务领导经济、法律、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知识的培训力度。要人人注重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实行持证上岗,对经培训或考试后仍达不到资质的财务人员, 要及时调整岗位,确保工作质量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有效,从而实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理财。
(四)建立内控追究问责制,打造人人参与的内控环境
首先,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要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具体方案,确保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风险准确,相应防范措施有力有效。注重在职责连接环节和职责交叉环节制定相关制约措施,规避因职责不清、责任缺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挥各部门合力,自上而下的推动内控制度在本单位的建立健全。
其次,强化考核评价。增加内控工作在个人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将(部门)科室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 由单位内控办公室对内控存在问题的(部门)科室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严肃追责。
总之,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业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正所谓:无控则乱, 不控则改;失控则弱,得控则强。
(作者单位:察布查尔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