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解读融资与运营债务分类创新与风险防范
日前,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 8号——负债》(下称“负债准则”),规范 了政府负债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 披露。业内人士认为,负债准则的发布, 在政府会计主体强化风险观念、细化负 债分类、揭示或有负债以及信息披露等 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此轮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政 府“负债”的概念,同时首次从风险管理 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
提供可靠政府负债信息
制定关于负债的单独具体准则,对 政府负债进行统一规范,意义重大。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
琦和该所副教授潘晓波多年来深入研究 政府会计课题,他们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长期以来,关于政府负债的范围界 定,各部门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或者说 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债务’的概念 上,而且各类政府债务报表中的债务信 息并未全部经过相关会计处理程序。其 后果就是,各部门提供的政府债务数据 不够准确,同时债务信息不可比,无法满 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 张琦说。 在潘晓波看来,制定负债准则,从会 计角度全面核算并提供可靠的政府负债 信息,有助于相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 政府的负债情况、债务风险和偿债压力, 评价政府偿债能力,有助于政府相关部 门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负债准 则答记者问时表示,负债准则是完善政
府会计准则体系、规范政府负债会计处 理的内在要求。从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完 整性角度看,现有的标准一方面缺乏与 负债相关的具体准则,对负债的确认、 计 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缺乏系统规范,另一 方面不能完全覆盖不同政府会计主体的 负债,对一级政府举借债务的会计处理 缺乏准则规范。因此,制定负债准则,对 政府负债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对政府 负债的类别进行科学划分,并在此基础 上明确规定各类政府负债的确认、计量 和披露,是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 在需要。 此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要求全 面、清晰地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信 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负债准则的发布,从政策高度对债务风 险的等级和相应的防范意识进行了强
化,从理论层面上界定了不同经济业务 或事项所形成的负债给政府会计主体带 来的偿债压力与债务风险,要求会计从 业者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与风险防范意 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 医院财务处副处长郭靖说。
分类方法前所未有
在张琦看来,负债准则最大的突破 之一,就是将偿还时间与金额基本确定 的负债,按照政府会计主体的业务性质及 风险程度,进一步划分为融资活动形成的 举借债务,应付利息、运营活动形成的应 付及预收款项,以及运营活动形成的暂收 性负债,并对不同类别负债的构成、确认 和计量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的分 类方法前所未有。
“这一划分有助于按照负债的类别 揭示不同程度的偿债压力和债务风险, 促进相关决策者更为科学地开展债务 风险分析和管理。 ” 潘晓波说。 郭靖以医院负债分析举例:医院 因缺乏短期资金而主动举借的债务, 如短期借款等,受债务合同或协议的 约束,偿债风险较大,甚至通过持续举 借短期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 资产的配置,财务风险将更大;因运营 活动形成的应付及预收款项是医院购 买或出售商品、接受或提供服务等形 成应付未付或预先收取的款项,如应 付材料款、预收医疗款等,这类负债需 要医院在未来运用自身资产或服务来 偿还,在偿还期限和偿还方式方面,相 对于举借债务具有较大弹性,偿债压 力相对较小;因运营活动形成的暂收 性负债是医院暂时收到、随后应上缴 或者退还、转拨给其他方的款项,如 保证金等,这类负债由暂收款项来偿 还,债务风险最小。 同时,在张琦看来,负债准则相关 规定还有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将 负债定义为“现时义务”。 “这可能是实务工作者容易混淆的 一点。比如,某部门与物业公司签订合 同,请物业公司提供服务,每年支付物 业一定费用。虽然该部门已经明确需 要每年支付这笔费用,但当服务未提供 时,该部门的现时义务就无法确认,这 就导致其不该确认负债,即使合同规定 其未来存在支付义务。”张琦解释, “总 结来说,就是负债会导致未来支付,但 未来支付并不必然在现在确认负债。 未来支付能否确认负债,取决于是否存 在现时义务。 ” 此外,负债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 将由或有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确认为 预计负债,纳入会计账簿核算并列入资 产负债表。 “以医院为例,对于医院运营过程 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案件,医院面临的诉 讼结果为或有事项,履行该义务很可能
导致经济资源流出医院,因此需要对该 业务事项进行关注并加以核算。预计 负债的确认,不论是在会计核算层面还 是医院管理层面,会对现行的管理方式 产生重大影响,都需要公立医院突破现 行管理思维,加强负债管理。 ” 郭靖说。
财务人员需运用好职业判断
负债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坚持问题 导向,注重准则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相 关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着力确保准 则可理解、可落地、可执行,但财务人 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不可避免地 存在一些困惑。张琦认为,在实务中 最大的困惑之一,是当一些经济活动 背后可能存在风险而会计上又不能确 认其为“负债”时,实务工作者能否把 握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 “负债准则不可能将单位所有风险 都反映在报表中,风险的规避还需要单 位内控体系等保驾护航。 ” 张琦说。 同时,预计负债的判定与最佳估计 数金额的确定还没有统一标准。在郭 靖看来,这样就需要财务人员运用职业 判断。 “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算 是挑战,因为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 财务人员习惯了制度规定,而普遍缺乏 职业判断能力。建议通过转变和更新 财务人员思维和理念,以及业财融合, 利用业务驱动财务数据,以提升会计信 息质量。 ” 郭靖说。 同时,负债按债务人明细核算对管 理提出精细化要求。以医院为例,公立 医院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流动负 债的业务量和金额都较大,郭靖建议医 院从服务患者着手,尝试改变现有住院 预交金模式,或在现有模式下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实现在按债务人类别核算的 同时,增加其明细构成的维度。 此外,潘晓波提醒,对于负债数据 的运用,信息使用者还需要结合单位行 业性质和具体业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