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政府会计新准则制度的发布, 不仅从政策层面规范了资产、负债的确 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还对权 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提出了全面统一的 要求,为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 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必将对行政事业单 位财务管理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需创新管理思 维,构建财务管理新模式。
传统思维面临挑战
政府会计新准则制度,将使传统财 务管理思维发生深刻变革。 比如,《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下称“基本准则” )提出的“服务潜 力”“现时义务”等概念,在兼顾预算管 理、财务管理双重目标的同时,强调核 算为管理服务理念,使得科学、全面的 财务决策能力成为衡量单位财务管理 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单位未 来的发展,将使管理层更加重视单位的 财务管理工作和财会队伍建设。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将更加注重会 计工作的质量,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 的专业素养,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内涵并 转变观念,准确有效执行政府会计新制 度,能从单位整体的资产、负债、收入和 费用各个视角,对核算质量进行评估, 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为单位的 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此外, “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 核算新模式,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 息与同行之间甚至与企业之间都具备 了一定的可比性,有助于分析和预测单 位的成本竞争能力、市场潜力和未来发 展空间,为继续深入推进和深化事业单 位改革、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这 也将促使单位预算执行在考虑合规性 与及时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资金使用的 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运行成本与资 源耗费率等方面。
传统模式需变革
行政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也
需要变革。 从管理层面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导致单位对资金管 理缺乏科学化管理的动力,财务管理 理念落后,缺乏竞争意识,成本及预算 控制意识不强。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极易引发财 务风险,不利于政府会计改革目标的 实现。 从财务管理人员层面看,行政事业 单位会计人员尚不熟悉权责发生制,信 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相对低。缺乏独立 判断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低是大多数行 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多 数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参与单位管理,对 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 了解,在财务分析时不能从全局角度看 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使财务信息不能 全面反映单位财务运行状况,服务于单 位管理。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并未 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内控等方面实 现有机结合,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协作 监管机制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单 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信息共 享,资源配置职能发挥不够,既不利于 对内部资源与资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 的配置,也不利于社会公众对资产信息 的监督。
从预算管理和监督管理层面来看, 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完全树立绩效理念, 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具体的预算管理 和绩效考核指标,无法及时对行政事 业单位进行全面、严谨、认真的预算管 理和绩效考核。各单位尚未形成全方 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 系,难以有效地分析评价经费执行结 果,造成执行中预算约束刚性不够,易 造成资金浪费。 此外,目前,虽然大部分单位从预 算编制到决算都应用了业务软件,但业 务软件之间相互独立,形成诸多信息孤 岛,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难以有效共 享。出于资金投入的考量,部分单位对 信息化建设投入积极性不高,难以建 立涵盖单位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平 台,无法将各项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 嵌入信息系统,易形成安全隐患。
做好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要做好新时期财务管理 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理解权责发 生制对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直面财务 管理面临的挑战,创新思维,通过以下 几个方面构建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制度实 施。财政部门应积极推动修订相关法 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决算报告制度,优 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并完 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理顺与基 本准则和《预算法》关系,在法律制度 层面确保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是积极转变思维,创新管理理 念。单位管理层应按照政府会计改革 要求,充分认识权责发生制对单位财务 管理带来的影响。同时 ,结合单位实 际,积极借鉴先进管理理念,转变管理 思维,从成本控制、预算、资产折旧、财 务报告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对本单位财 务管理进行创新,树立严谨而科学的市 场竞争意识和绩效管理理念,避免资源 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模 式。单位要通过培训积极转变财务人 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升其职业判 断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管理能力、决策
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各单位应通过政府采购第三 方服务、培养和引进专业会计人才等方 式,将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和资产 评估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技术人员和 技术力量引入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管理 模式。这样才能带动单位管理人员提 升管理能力,帮助单位利用法律手段 对政府资产从入口到出口进行全过程 规范与管理,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 势,实现资产信息共享,确保账实相 符,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资产管理法制 化思维。 此外,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和 信息化手段,可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 规范化管理,切实提升会计质量,持续 推进符合新的会计准则的工作体系的 建设,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中心 从会计核算推进到管理决策的拓展上 去。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财务会计、预算 会计和管理会计互相分离的行政事业 单位会计工作体系,确保政府会计信息 质量真实有效。 四是建立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管 理一体化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 培训和交流,强化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意 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高预算管理 和绩效考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 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财务风险和 损失控制到最小。 同时,要针对实际情况,构建预算 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设立详细、合理 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在制定严 谨、详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和 流程的前提下,及时进行预算管理和绩 效考核,形成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评 价管理机制。 五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信息 化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 事业单位应有效整合资源,消除信息孤 岛现象,建立涵盖单位业务流程的信息 化共享平台,实现单位各项业务数据共 享。同时,应在认真完善内部管理制 度、补充和强化风险控制流程的基础 上,将各项管理措施、内控制度嵌入业 务软件,利用信息化实现岗位相互牵 制机制,使授权与执行分离、执行与审 查分离,从而强化预算约束,实现业财 融合。
■王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