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议大数据时代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

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监审部/骆 曼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积累至今,按照自身技术发展逻辑,从提高生产效率向更高级智能阶段的自然生长。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采集终端为我们采集了海量的数据,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大数据的运用正逐渐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大数据时代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网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新形势和要求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国家电网公司2016年下发《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深化应用指导意见》中要求,公司内部审计要横向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纵向实现各级单位全覆盖,推动实现远程、在线审计,开展过程跟踪审计,强化实时监控和动态监督。

审计全覆盖是新的审计形势下,摆在内部审计人员面前一个新课题。传统的审计思想和方法已经不适合审计工作新的需要,如何创新审计思维和方法,优化审计工具,适应内部审计的新要求迫在眉睫。

二、大数据时代提供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可能性

大数据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积累至今,按照自身技术发展逻辑,从提高生产效率向更高级智能阶段的自然生长。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带给我们颠覆性观念转变——它是全部数据,而不是随机采样。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大数据环境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数据”模型,即“样本等于总体”,使得审计全覆盖成为可能。

电网企业生产、营销、财务、物资、经法等ERP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审计人员在取得权限后,可以通过ERP业务审计系统这一综合平台进行远程查看,或通过相应专业的ERP系统直接穿透进入系统进行查询,及时获取、分析、筛选各项数据,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和问题。在电网企业内部,大数据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使非现场审计得以实现,同时把审计关口从事后审计前移至事前、事中,使经营活动过程审计全覆盖成为可能。

三、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制约因素

大数据环境下,电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模式的创新,为内部审计全覆盖提供了可能。目前内部审计模式从抽样审计转向全数据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向在线审计,逐步实现审计数据全覆盖、核心业务审计全覆盖。但在目前的人员及技术水平下,审计全覆盖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审计工具的制约。

目前电网企业使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等审计工具,可以对财务、物资、资产、工程项目、营销等核心业务进行在线审计。但在使用中,ERP业务审计系统里的数据并不完备,在进行在线审计时,有时存在查询不到数据的情况。而各系统的兼容性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审计系统中与各专业ERP系统中查询同一数据,存在查询出来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部分专业的ERP系统并未对审计人员开放权限,审计人员无法实施在线审计。

2.审计人员综合水平的制约。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已经由原来的手工式、算盘式发展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财务、工程、营销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领域是专家,但计算机应用能力却相对薄弱。同时内部审计工作朝着大数据方向快速转型升级,审计工作难度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在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专业处理能力略显不足,与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不相符。

四、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不仅要在技术方法层面创新,更要在审计理念、审计制度、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变革。要想实现审计全覆盖,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审计结果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模式,革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运用信息化审计技术,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大力推进非现场审计,强化实时监控和动态监督,更好地满足审计全覆盖的需要,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2.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可以通过外委部分审计业务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资源。同时强化内部审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外委审计事项的审计质量。为内审机构较好发挥监督预警职能,实现审计全覆盖营造良好环境。

3.审计工具的革新。

电网企业ERP业务审计系统、综合管控审计系统等审计工具已运行多年,应广泛收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革新,全力推进智能持续审计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的应用。同时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入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分析与审计目标有关联关系的事项实施数据挖掘,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到与审计有关的数据,推进在线审计。

4.加强新型审计人才培养。

大数据背景下,电网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展开,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审计人才要从审计业务、计算机、大数据等全方位进行培训。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硬软件知识、网络和系统安全知识,具备电子数据采集、清理、转换的能力,还要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专业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模式,革新审计工具,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实现审计现场作业与在线数据分析一体化融合,提高审计效率和效益,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更多、更好和更高质量的国外产品、服务和理念;加强国内制度体系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提升经贸环境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稳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积极在世界舞台上发声,由国际规则的追随者向制定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