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先/文
由财政部于2016年底印发的《中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 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 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下称“新审计报 告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首先在 A+H股和H股公司中实施;自2018年1月 1日起,扩大到所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上市公司,IPO公司,新三板公司中的创新 层挂牌公司,以及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 行债券的公司。 推进新审计报告准则的扩大实施,必 须遵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实施新 准则的重大意义,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 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 动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沟 通价值、专业判断,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 任意识、创新意识、工匠精神,不断提升注 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公 众利益的能力。
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迫切需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 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 “提高供给质 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 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 中心任务。”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 本、补短板,是全面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重大举措;补短板,是扩大有效 供给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现行审计报 告最核心的内容是审计意见,列于报告最
后的意见段,是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财务 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会计准则 的规定,是否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发表的一个 高度浓缩的意见。意见分为无保留意见 和非无保留意见(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 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尽管标准化的审计报告具有简洁明 了、意见明确、要素统一等优点,可以增强 审计报告的可比性,降低审计成本,并在 一定程度上使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 讼。但千篇一律、套话过多的审计报告内 容与措辞,又降低了报告使用者的阅读兴 趣,审计报告使用者无法从中获取更多有 价值的信息,无法满足报告使用者个性化 的需求,也无法体现各类型被审计单位的 经营与管理特点。 在新审计报告准则中,最为核心的一 项内容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 事项》,要求在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增 设关键审计事项部分。关键审计事项是
指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 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是从注册 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沟通过的事 项中确定。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旨在通过 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审计 报告的沟通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补齐了 现行审计报告的最大短板。关键审计事 项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额外的信 息,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被审计单位 以及已审计财务报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层 判断的领域,满足了社会公众使用者对报 告的个性化需求,从源头上提升了审计服 务供给的有效性。
符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 重要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 治论断,就能深刻领会全面实施新审计报 告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影响。 “不充分”这一弊端在现行审计报告 模式下尤为明显。《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 判断指南》指出,财务报告编制者和注册 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没有职业判断对知识、经验的灵活运用, 仅靠机械执行会计和审计程序,财务报告 机制无法有效运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为 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 需要,在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要大量运用职业 判断。但这些在现行审计报告中无法得 到体现,导致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 的认识模糊、定位不明确,甚至产生种种 非议。 新审计报告准则通过披露关键审计 事项及其应对、加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
单位持续经营假设的关注,增加了审计报 告的信息含量,提高了审计工作透明度, 弥合了信息不对称,消除了不充分的壁 垒,使得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可 以了解与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报表审计更 为相关、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整体提升 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弥补了现行审计 报告模式的缺陷。此外,新审计报告准则 还在报告内容和措辞方面做了一些修改, 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更准确地理解审计 的定位、核心概念以及注册会计师、治理 层和管理层各自的职责。
符合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变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经济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 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中央就我国经济 发展方向、经济工作主线作出的重大判断 和重要决策。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2007年实施 “做大做强”战略的10年中,行业发展特 别是证券资格事务所发展快速,成绩显 著。迈入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自 觉推动实施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 转变。2017年也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的“质量提升年”。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 而言,就是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 念,坚持规范执业,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 高审计质量。 笔者认为,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 计事项,实际上有利于释放审计风险、细 化审计职责、提高执业质量。从2016年 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结果来看,118家 A+H股公司的年报关键审计事项,主要包 括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长期资产(除商
誉)减值、收入确认、商誉减值、合并范围 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关于做好上 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工作的通知》中, 要求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深入贯彻中 央有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巩固拓展行业 “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成果,强化风险防 控,完善内部机制,在执业过程中落实风 险导向理念与方法,保持职业怀疑与职业 谨慎,关注业务层面的高风险领域,重点 关注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与披露, 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收入的确认与 计量,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政策 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及影响。除上 述领域外,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易、债 务重组、股份支付、持续经营、境外业务审 计等也是审计工作应当重点关注的重大 错报风险领域。 新审计报告准则在资本市场中扩大 实施,将考验这40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 务所执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综合协调 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 既是提升执业质量、释放执业风险、满足 市场需求的改革机遇,更是对执业人员综 合工作能力的重大挑战。以选取在审计 报告中撰写的关键审计事项为例,此项工 作需要执业人员事先与被审计单位治理 层沟通确定。这要求签字注册会计师能 够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原则性与灵 活性兼顾,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 同心圆”,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历史车轮滚滚向 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 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 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要在党的 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借助新的审计报告准 则扩大实施良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海洋 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放飞专业梦想,书 写职业华章。 (作者系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