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李雨柔 熊方萍 记者 覃韦英曌
4月18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联合中国注册税务师同心服务团在北京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来自税务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和税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围绕企业如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内容展开讨论。讨论中,与会人士认为,有的企业存在对减税降费政策理解不到位,因而无法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对此,专业人士建议企业,要吃透税收优惠政策,把税务与业务结合起来。
实务操作有疑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后,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有的企业在实务操作中遇到了问题。
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坛家具)就是其中一家。据该公司财务部长沈志华介绍,天坛家具主要从事活动家具和固装类家具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会提供安装服务。问题在于,部分安装业务周期较长,甚至横跨适用两个税率的期间。这让企业在就安装业务开具发票时颇为头疼。沈志华介绍了一笔不仅跨纳税年度,还横跨4月1日前后的业务。据他介绍,天坛家具2018年已经向客户收取了一笔安装费,也开具了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合同的约定,该客户尾款支付时间是今年4月1日以后。因此,就尾款部分,企业打算按照下调后的税率开具发票。但该客户认为,应按照原适用税率开具发票,理由是安装业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今年支付的款项是去年业务的延续。“新老业务到底应当如何界定?发票如何开具才合规?”沈志华对此表示疑惑。
实务中,企业对实操细节存在疑惑的情形时有发生。记者曾经采访过一家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上,却忽视了税务管理,对税收政策更是缺乏关注,导致本可以享受到的减税政策没有及时享受。
吃透政策是关键
不同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模式各有不同,税法也不能穷尽列举实务操作中企业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对于税务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应该怎么处理?
专家建议企业财税人员,吃透政策原理,把握好基本原则是关键。比如天坛家具遇到的新老业务划分问题,根据业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来界定即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业务持续时间没有关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该项业务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那么,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是合同约定的付款日,合同约定4月1日以前收款的部分,按照原适用税率开具发票,合同约定4月1日以后收款的部分,则应按照现行适用税率开具发票。
其实,对于企业财税人员来说,学习、了解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的渠道有很多。记者了解到,自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解读文件和政策宣传问答,就纳税人较为关注的问题作了解答。各级税务部门也围绕减税降费政策开展宣传辅导。另外,不少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也及时跟进,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帮助纳税人理解税法、应用税法。北京华政税务师事务所积极举办公益性讲座,分行业为纳税人讲解、分析税收优惠政策。中联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了全国税收呼叫中心,利用“智能机器人—人工—专家座席”三层架构,为纳税人提供专业解答,并通过建立知识库、制作音频和视频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在线学习减税降费政策的平台。
税务与业务相结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将税务与业务结合起来,注重税务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充分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的必然选择。
据北京华政税务师事务所所长董国云介绍,实务中,一些企业因为税务与业务脱节,不能充分享受减税红利。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到了年底才根据企业财务资料进行相应调整,很可能出现备查资料准备不足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
对此,董国云认为,企业的税收受业务影响,合同如何签订、业务如何开展,都会影响企业的税务,并不是由财税人员如何做账决定的。因此,不仅是企业财税人员,企业的管理层、业务部门也应该重视税务问题。董国云建议企业高管和经营部门、集中采购中心等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加强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业务人员,建议其在签订合同等环节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从业务前端规避税务风险。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王冬生表示,企业高管如果能重视税务问题,主动学习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合规性。对企业来说,衡量价值的最终标准是利润而非税负。要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必须考虑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企业税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合规向上下游企业取得或开具发票,是否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要求等细节,都需要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予以重视。而要统筹好这些事情,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