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广东省新颁布会计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关于高级会计师评审要求的变化

 高级会计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

第十五条 高级会计师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凡参
加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人员,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会计专业 技术高级资格考试,取得符合条件的成绩证明,在有效期内申请 参加评审。
第十六条 学历(学位)及资历条件。申报人应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
1.具备博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含属性相近职称系列中 级职称、职业资格,下同)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相关工作满两 年;
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或大


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责 相关工作满五年;
3.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会计师职称后,从事与会计师职 责相关工作满十年。
4.具备非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符合现行转系列评审 规定,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满一年。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具有较高的政
策水平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能独立负责某领域或一个单位
(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组织,下同) 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会计及相关部门业务主管及其以 上职务,或者担任小型企事业单位财会机构负责人,属于本单位 核心业务骨干。
2.主持、指导县(区)级以上地区(包括行业)或企事业系 统内的财会管理工作。
3.主持或参与本单位、本系统的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改革工 作,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4.担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与财务专业服务项目负责人, 或者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的专项审计或检查项目的负责人或主审(主管)人员。
5.主持或参与制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或


办法;或者主持制定小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与办法。 6.参加全国、全省或全市(包括行业与系统)执行的财务、
会计制度或法规、办法的制定与编写工作。
第十八条 业绩成果条件。工作业绩较为突出,有效提高了会计管理水平或经济效益。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负责人主管的会计、财务工作,或主持、指导的县(区) 以上地区(包括行业)或企事业系统内的财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主持或参与单位经营决策与内部管理工作,提出解决单位 经营管理中疑难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的建议,或主持(或参与)企 业上市、并购重组、资本运作、重大投融资等项目决策分析等工 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3.主持或参与承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年度审计、资产评估、 财务与管理咨询、绩效评价、信贷分析、证券分析、资产管理等 项目,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业内认同。
4.主持或参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预算管理、 资金管控等体系和方法与技术等建设工作,有重要贡献,成效显著。
5.在参加制定与编写全国、全省或全市(包括行业与系统) 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或法规、办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所制


定的制度或法规、办法被采纳,收到良好效果。
第十九条 学术成果条件。系统掌握和应用经济与管理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取得一定的会计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或主持完成会计相关研究课题、调研报告、管理
方法或制度创新项目等。在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参与完成供单位或政府相关部门参考的专题研究
报告、专业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工作规划与发展报告、咨询报 告等代表本人专业实务工作实践的具创造性的成果等 2 项以上。 2.主编(著)或参编(著)公开出版的会计或相关专业的专
著、教材、案例集等 1 部以上,申报者撰写的总字数不少于 2 万字。
3.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的专业刊物发表会计或 相关专业论文 2 篇以上;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会计或相关专业论
文 1 篇以上。
4.独立或参与撰写、被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相关会议 接受并纳入会议论文集的会计或相关专业研究论文和报告 2 项以上。
5.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会计或相关专业研究课题 1 项以上,或者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省级以 上专业学会(协会)会计或相关专业研究课题 2 项以上。

 

本标准条件中的相关概念含义

1.会计师职称(含属性相近职称系列中级职称、职业资格),是指通过考试方式获得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财政税收类)、 统计师等职称的,以及获得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的,可视同会计师职称参加评审。
2.会计或相关专业,是指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
3.学历(学位),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
4.会计财务实务工作(含相关专业实务工作),指主要或大量运用会计或财务管理知识的各项专业实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 理、绩效评价、信贷分析、审计、财务与管理咨询、股票发行与


上市、重大资产重组、证券分析、资产管理等工作。
5.大中型企业,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 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213 号】的标准划分。
6.参与,是指项目(论著、报告)的主要参与者或核心成员, 在项目成员(作者)中排前三名。
7.主持或项目负责人,即主持该项目的人,位列项目成员第

一。
8.论文,是指本专业研究性学术文章。凡对事业或业务工作

现象进行一般描述、介绍、报道的文章,不能视为论文。所有的 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不能作为已发表论文的依据。
9.公开出版,是指有国内标准书号(ISBN 号),或国内统一刊号(CN 号,类别代码 F)或国际统一刊号(ISSN 号)的出版物; 或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学术机构主办的定期出版的财会类专 业刊物。
10.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 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1.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或协会),包括全国性专业学会(或协会)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相关专业学会(或协会),例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广东省会计学会、广东


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全国性行业专业学会,例如中国教育会计 学会等,视同省级专业学会。
12.省级以上研究课题,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财政部重大会计研 究课题招标项目、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立项的研究项目、省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 划项目、省财政厅面向社会招标立项的研究项目等。
13.重大疑难问题,指会计财务实务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性 较大、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复杂业务问题。
14.关键性业务问题,指影响会计财务实务工作整体、最紧 要的部分或重要转折点的主要业务问题,对业务的完成和推进起 决定性作用。
15.经济效益,指通过利用某项(某些)会计财务实务工作 产生的、可以用经济统计指标计算和表现的效益。按人均上缴利 税计算,不含潜在效益。
16.社会效益,指通过利用某项(某些)会计财务实务工作 产生的、经过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改善环境、劳动、生活条件、 节能、降耗、增强国力等的效益,以及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方针 政策,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益。
17.省级以上高端会计人才工程,是指由财政部、中央各部 委、省财政厅、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的高端(领军)会计人才


工程。
18.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又称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 MPAcc),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
19.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