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迎来了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第三届)的首次培训。感谢湖南省财政厅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既开阔了视野,又收获了友谊。感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不论从课程设计还是日常安排,都考虑周全又细致。培训中专家用精辟的语言,从细微处着手,宏观上把握,利用典型鲜明的案例,从不同角度为全体学员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交流,都让我有新的感悟与体会,触动内心,更坚定了理想信念。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增速整体放缓。经济学家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学校财务收入增长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像湖南大学,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高度依赖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为70%左右),学校要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盘活存量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需要积极拓展财源,多元化筹集资金来增加收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比如从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企联合来增加学校收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二、“业财融合”在高校的应用
通过学员论坛活动的开展,让我对“业财融合”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财务部门目标明确,通过投融资、筹资、成本控制、资金运作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开展,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校是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最大化,财务部门更关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规性和使用效率。目前,在高校“业财融合”的应用、实践还比较少,高校财务还停留在核算型“财务会计”阶段。“业财融合”有很多种理解方式,我比较趋同于“业财融合”需要财务人员深度参与单位业务管理活动过程,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财务与业务相辅相成,财务同时服务于业务,目前中山大学有比较好的实践。中山大学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将预算管理处作为学校发展规划部的一个内设部门,将学校财务预算分配与学校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服务于学校战略目标,发挥了“战略财务”的角色。同时,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培养懂教学、科研规律的财务管理与服务队伍,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是“业财融合”实践的体现。
三、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随着学校办学经费的增长,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科学、精细化,实现“管理内容全覆盖、业务执行全流程”,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构建财务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财务与科研、人事、教务、研究生院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改变纸质传递、现场沟通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申报和批复过程嵌入财务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申报、批复、分析等全流程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优化预算管理程序,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建设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多维度实时数据提取,如大额收入明细、专项拨款进度、银行存贷款余额等数据,为学校决策提供财务数据分析,提升财务管理决策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通过流程标准化,让少数的人,做大量的基础事务性工作,解放出财务人力资源,进一步提升财务服务能力。
四、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廉洁会议上指出:“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要从保障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预防腐败视角进行体系与制度设计,以经济业务活动为切入点,贯穿预算、政府采购、收支、资产、合同、基建工程六大部分,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五、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是朱镕基总理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的期许,也是我们每一个财务人员应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人员首先自己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同时也要替单位、领导、同事守住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高校,要学会温柔的说“不”,不仅要告诉科学家们不能做的事,而且要说清楚为什么不能,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当然坚持准则不是一味的拒绝,财务人员要勇于担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性的判断与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