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为适应其财务改革的需要,财
政部对《工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形成
《工会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
现行工会会计制度于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时隔10年,如今对制度进行修
订,对进一步规范工会组织会计核算,提
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工会实际特点
与时俱进
“在过去的10年中,《工会会计制度》
在加强工会预算管理、规范工会核算工
作、提高工会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工会业务的发
展以及各类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近
年来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
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中华全国总工会财
务部调研员胡兴华在接受《中国会计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会计制度已不能
满足工会会计核算的新要求,有必要对其
进行修订。
关于此次修订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胡
兴华认为从制度在未来对工会会计核算
的影响角度看,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进一步凸显工会职能,相应的科
目进一步完善;工会会计核算更加科学、
细化、准确;充分考虑工会组织的特点,在
会计制度体系统一的基础上区分基层工
会组织和县级以上工会组织。
作为负责此次征求意见稿的研讨人
员之一,胡兴华介绍,从工会组织的业务
特点对会计管理的影响来说,其会计管理
可以分为三种最主要形式、两大类别:一
种形式是基层工会组织,这类工会组织的
业务范围主要为组织本组织工会会员活
动以及服务于本组织工会会员。第二种
形式是县级以上工会组织,这一类工会组
织负责所在地区的全部会员。第三种形
式是集团公司工会,这一类工会组织从范
围上来说要服务于本企业集团的职工,从
业务类型上来说与基层工会比较相似。
“第三种形式的工会组织具有第一
种和第二种的特点,因此会计核算上可
以将第三种组织的会计核算参考前两种
形式进行细分。”胡兴华说,因此从具体
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两大
类,这两类不同的工会组织的会计核算
也因为覆盖范围、业务类型等区别具有
很大的不同。
另外,从工会组织的经费管理级次来
看,在全国总工会以下分为省级工会、地
市级工会、县级工会和基层工会。《中国工
会章程》规定: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
算、决算、资产监管和经费审查监督制
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
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单位使用”的资
产监管体制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
负责、下审一级”的经费审查监督体制。
这就要求各级工会要独立开户、独立核
算,同时工会经费实行“分级管理”。
修订重点突出
细处着手
在凸显工会职能方面,新制度相应的
科目进一步完善。在传统的“维权”基础
上,“服务”职能逐渐突出。在支出核算方
面,修订按照工会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
将支出分为“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
“业务支出”“行政支出”“资本性支出”等
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区分“职工活动支出”
和“职工活动组织支出”,取消“事业支出”
科目,增加“对附属单位支出”科目。
“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新增业务的劳
模职工疗休养业务、职工年节慰问、婚丧
嫁娶、会员特殊困难补助、心理咨询等业
务进一步细化,明确核算要求,这更加符
合各地各级工会目前的实际情况。”胡兴
华说。
在工会会计核算方面,修订设置功能
分类和经济分类,要求在支出科目的会计
核算过程中,对于经费来源为工会经费的
支出,进行经济分类核算;对于经费来源
为财政资金的经费支出,既要求进行功能
分类核算也要求进行经济分类核算。
“这一变化充分借鉴历年来政府会计
改革的经验,相信未来的工会会计核算将
更加细化,而对于经费来源为财政经费的
支出,参与财政决算将会更加准确、清晰
和及时。”胡兴华说。
同时,为了使工会现行财务规章制度
相协调,新制度根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
及其他工会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对部分会
计科目进行调整,主要包括:结合工会经
费收入范围与实务处理现状,收到的建会
筹备金不再作为工会收入,而是作为负债
在其他应付款中反映,删除“应收上级经
费”和“应付下级经费”中的相关明细科
目;因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已废止,删除“专
用基金”下的“增收留成基金”“财务专用
基金”明细科目;根据全国总工会加强和
改善结转结余、不再计提后备金的有关要
求,删除“后备金”科目等。
此外,“我国基层工会组织在全国工
会组织中占99%以上,其业务简单,多为基
本的收支管理,修订在满足管理需求、保
证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对其会计处理和
报表进行简化,力求在科目设置上做到
简单易行、方便操作。而县级以上工会
业务相对复杂,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要
求,则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补充和完
善。”胡兴华说,这种核算体系的设计充
分考虑不同工会组织的特点,既相关可
比又能够区别细化。
而对于会计要素及核算基础的简化
处理方面,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党委书记郭云波介绍说,修订仍沿用资
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5个会计要
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为
补充。
同时,对拨缴经费收入的核算基础
进行部分调整。为了保证收入会计处理
与预算执行的一致性,拨缴经费收入仅
在年末存在应收未收经费时采用权责发
生制,其余时点均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
会计处理。
借鉴政府会计准则
做好跟进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分考虑工会财务
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财政部在制度修订过
程中密切关注各类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发
展,并适当引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关
改革理念。
对此,郭云波认为主要体现在4点:
一是在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折旧
年限上,参照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在
分类上,原有的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
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
资产六大类重新修订后分为房屋及构筑
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家具、用具及装
具等。在折旧年限上,直接选择政府会计
制度中关于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二是新制度在“在建工程”的会计核
算方面,直接采用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核
算要求,与现在执行的制度相比较发生较
大变更。
三是将工会的报表体系与财政决算
进一步对接,在会计报表中增加财政拨款
收支表,该表在未来各级工会组织参与财
政决算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借鉴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成
本”概念,设置“累计折旧”“长期待摊费
用”等科目,并设置成本费用表,为县级以
上工会的成本管理奠定基础等。
此次征求意见稿后,新制度按照计划
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执
行后,必然要求各单位根据新旧制度衔接
进行新旧会计科目衔接。我们应该根据
实际情况,对本单位存在余额的会计科目
进行梳理,做好相应准备。”郭云波说。
此外,她认为,新制度对县级以上工
会的会计核算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经济
分类、资金来源、功能分类等辅助核算的
设置增加,结转结余资金的区分,都将对
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提
前做好相关信息化准备工作,做好前述各
项工作的资金预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