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财政部门以规范经 济和业务活动有序运行为主线,以内部 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规范关键岗位 的经济和业务活动运行流程、制约措施 为关键,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建设工作。
形成内控建设合力融合绩效管理
深圳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由市、 区财政部门牵头,部分区财政联合纪委监 委、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
全市各单位普遍建立“一把手”负责 制,引进内控建设专业机构,对本部门内 控基础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自 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的问 题与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形成单位 内部控制建设的合力,优化内控效果。 有的单位将内控培训纳入年度培训 内容。有的单位采取内控专题讲座、廉政 教育、警示教育、风险防范教育和岗位廉 政教育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内控制度宣 传教育和培训,形成“人人注重风险防控、 处处强化责任意识、全员参与内控管理” 的良好氛围。
大部分单位通过梳理工作流程、健全 内控制度,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 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 息内部公开等内控方法,逐步对单位内 部控制管理薄弱环节进行制度、流程、表 单等优化。
大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 中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完 善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对重点预算项目均 设定绩效目标,建立本行业、本单位预算 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并依据设定目标进 行项目管理,实现预算绩效、内部控制的 融合,加强全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
严格内控报告编报 强化内控评价
深圳市财政局每年度组织全市各行 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报告的编制工作, 统一编制内控报告编报填报操作手册, 推进市区内控报告编报全覆盖。
市财政全面审核全市一级、二级、三 级预算单位的内部控制报告,对填报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反馈修改, 内控报告复核率达到 100% 。对部分单 位存在内部控制判断错误、部分数据填 写错误、有关事项证明附件缺失等问题 进行一对一解答和跟踪整改,促进部分 单位内控报告质量稳步提升。
深圳市组织开展全市 2017 年度至 2019 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加强对内部控制报 告编报工作质量的考核。
根据报告是否按时上报、报告填报是 否完整等情况进行评比,并对评比结果为 80分以上的单位及区级财政部门进行书 面通报表扬。
大部分市属和区属单位细化评分指 标,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对内部控制不 健全、不规范等问题,以量化评价为导向 推动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
同时,部分区财政建立与审计、纪检 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岗位联动权力运行机 制,定期督查决策权、执行权等权力的运 行情况。
借助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开展内 部控制动态评价,要求各单位及时更 新内部控制建设情况。鼓励各单位采 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 机构开展内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得 到各单位的广泛重视,取得“以评促 建”的良好成效。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实现内控个性化建设
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深圳市、 区财政部门深入排查预算经费管理 存在的风险点,按规定按时 、准确 、 全面地公开“ 三公 ”等公务经费情 况,建立对预算经费等支出内部控制 长效机制。
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交叉审查、 定期评价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 制定内部监督岗位的职责权限,自行 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各单位 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 价,查找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 同时,推进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与现 有业务系统进行融合,一方面,在业务 系统中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实现内 部控制的实时化、一体化;另一方面, 内部控制系统与业务系统相衔接,推 动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内部控制为 业务运行提供支撑的作用。
目前,市级和区级大部分单位通 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监督、过程留痕 和自动预警,实施以提升管理水平为 导向的单位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全 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程度 逐年提高,2019年度已达48.28%。
深圳市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论 研究,以解决难题疑点。借助高校智库 的专业力量,2018年,深圳市完成全国 第一份地方自行完成的内部控制分析 报告。通过分析报告,全市各单位在预 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批复细化程度、 预算执行控制程度和绩效评价工作执 行情况 4个环节达标率均达到 85%以 上,为今后内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市财政局与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 心合作,于 2020 年完成《基于深圳市
,
体系和机制。
深圳市部分市属和区属单位重点
关注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内部
控制建设准确把握工作重心,突出单
位个性化管理重点,兼顾一般管理要
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内控制度
框架及流程控制环节,实现单位内控
个性化建设模式,不断结合最新内部
控制政策文件及审计监督反馈问题
等,动态调整各项内部控制流程,着力
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度规范,细化标准要求,自上而下推行 内控建设制度,改进业务过程和履职 服务的适用性,防止业务开展的无序 性,促进区域统一标准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
深入内控理论研究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以“制度+ 科技”双轮驱动内控管理模式成为街 道构建基层政府财政资金智慧管控优 秀样本,探索“建立全闭环内控体系、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务信息管 控”经验办法,实现“全方位、全链条” 内控管理目标。
深圳市、区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 线,以资金管控为核算”的内控管理体 系,形成从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决算 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机制。通过 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梳 理业务流程、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 制等方式,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 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几个环节实 施有效控制,使预算贯穿于单位业务 活动的全过程,确保预算业务有章可 循、有据可依,在单位的业务活动中真 正发挥效能。
通过部署内控系统,可实时实地 获取并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时间、用 途和方向,实现“无预算不支出,有预 算不超支”,有效减少公共费用支出 中的个人自由裁量权以及违法、违规 行为,有效解决费用发生过程中的腐 败、奢侈、浪费等问题,单位资金做到 来源规范、分布合理、核算准确。
深圳市注重内控信息化建设,将 业务活动嵌入到内控信息系统管理 中,逐步实现从“人控”转为“机控”。 深圳市、区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初步实现对经济 活动主要风险点的防范和管控,形成 内控建立、优化、运行实施、评价整改 的内部控制工作闭环,确保内控规则 符合实际、动态有效。
市、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进 一步提高,初步形成遵循内部控制制 度行事良好习惯,进一步增强市区各 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 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深圳市开展内部控制建设 覆盖率达 100%,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 一把手负责占比达 97.75%,开展内部 控制风险评估覆盖率为 73.54%,开展 内部控制专题培训覆盖率为 94.68%, 内部控制制度关健管控点覆盖率为 90.35%,分事行权覆盖率为99.91%,分 岗设权覆盖率为 99.95%,分级授权覆 盖率为 99.72%,预算、收支、采购、资 产、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 24项不相容职责实现分离的单位占比 为99.9%。
在全市报送的内控报告单位中, 超过90%的单位对预算、收支、政府采 购、资产及合同等五大业务建立内控 制度,覆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 过程中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库管 理和资产管理全过程。
全市各单位中有98%的单位已经 建立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和分级授权 机制,基本实现单位的权力约束与制 衡,各单位对于内控建设政策要求的 落实程度较高,党风廉政风险管控程 度不断提高。
(深圳市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