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提高 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医院财务管理 水平、全面实施成本绩效管理、建立现代 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对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 给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带来新的变化与 挑战。
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国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 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体系,为 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发 挥基础性作用,但该体系也有其滞后性。
为增强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提高决策科学性,《政府会计制度》按业务 性质对医院费用支出科目进行分类,探索 构建“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
“双功能”指的是会计核算体系内同 时设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功能。前 者主要围绕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 用 5 要素展开核算;而后者则重点借助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以及预算结余展开 核算。在扩展财务会计功能方面,例如 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变大,收入、费用成为 新引入的核算要素。设置收入和费用是 为了反映公立医院实际运营成本,以对 该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力和绩效进行合理 评价。
此外,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一部分 会计核算项目。
“双基础”指的是预算会计应该落实 收付实现制,而财务会计应该落实权责 发生制。“双报告”借助财务会计核算生 成财务报告,借助预算会计核算输出决 算报告。
综上所述,合理的费用分类、财务会 计核算及财务报表编制提供的相关信息 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差异分析及成本 管理控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医院应 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 成本费用相关原始记录,加强和完善成 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 等基础工作,为成本管理提供必要的数 据基础。
■ 齐悦/文 四大影响
2019年 1 月 1 日,公立医院停止执 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医 院会计制度》两项制度,全面推行《政府 会计制度》,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也要做 出相应调整。
——提高成本管理地位。
新制度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确立权责 发生制,提高财务会计的地位,更加关注事 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2010年,权责发 生制就被引入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中。 但 那个时期的引入并不完整,也不全面。
此次,新制度全面确立权责发生制在 医院财务核算的中心地位,倡导真实反映 医院的资源使用情况,关注医院在市场竞 争中的表现。为达到这一目的,公立医院 借助成本管理对真实发生的费用进行整 理归集以及谋划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成 本管理和权责发生制的目的相通。因此, 随着权责发生制的确立,成本管理的地位 也将进一步得以提升。公立医院将以推 动政府会计制度为契机,积极推进成本管 理工作以巩固发展优势。
——变动成本数据来源。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数据来自基础会 计数据。费用类科目与成本核算密切相 关。 费用类科目下发生的消耗最终要归集 到成本核算项目,使用部门再针对这一数 据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建 立在财务部门正确的记录和归集之上。
以前,不同行业和制度下的事业单 位的会计科目不尽相同,政府会计制度 改变这种状态,以统一的会计科目涵盖 全部事业单位。 因此,公立医院要进行 相应的调整。
公立医院进行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就 是改变会计科目以保障成本数据来源的正 确性。 医院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修 订费用科目,去除不再使用的科目,细化下 属科目。 同时,从最基础的会计科目入手, 做好新旧科目的衔接,确保科目余额顺利 结转,保证成本数据有据可依。
——健全成本管理内容。
政府会计制度的重大改变之一就是 要求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账 面价值。在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 充规定中,公立医院最常用的固定资产 分类有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 备、家具。同时,政府会计制度重新修订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强调初始计量, 也更加重视后续计量。在固定资产折 旧时,要求采用灵活的折旧方法,提高 政府会计主体对于资产情况的把握。 为凸显事业单位折旧的时效性,折旧时 点上变更为当月增加固定资产当月计 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 提折旧,所以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对 2018 年 12 月 31 日前购置且未提完折 旧的固定资产,补提一个月的累计折 旧。这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所区别, 也折射出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 的重视。
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对于固 定资产缺乏管理,后续也不计提折旧,导 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能及时计入成 本。公立医院也存在类似问题。政府会 计制度实施以前,对于财政资金购置的 固定资产的折旧并不计入折旧费用,而 是计入“待冲基金”科目。这不符合会计 上的收支配比原则,使成本信息失真。 为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也为能将折旧及 时计入成本,政府会计制度取消“待冲基 金”科目,对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 产折旧做出明确规定,指出应该将其计 入费用类科目。
固定资产折旧费一直以来都是公立 医院成本管理的重点,因此,公立医院要 及时、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变动因素,精 确计算出固定资产的余值,保证成本管 理在正确的起点上开展,并且在后续过 程中更加关注固定资产的采购、折旧、保 管情况,完善成本管理的内容。
——推动精细化成本管理。
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 定,已明确要求公立医院以科室为单位 开展成本报表上报工作。同时,政府会 计制度积极倡导公立医院进一步对运行 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细化与分类,根 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成本核算 方法。条件允许的医疗机构可以把核算 对象细化为医疗服务项目、诊次、床日和 病种成本,突出成本管理的重点,建立起 各个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只以科室为 对象进行三级分摊,对于项目、病种、病 组成本涉及较少。公立医院要尽快尝试 按照更加细分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并 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的分析和控制,进 一步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细度。
两大意义
在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不断 扩大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对 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新制度的实施,既有助于医院内部 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 率,也能强化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完善 成本管理方法,有效调节医院内部的人 员管理、医用耗材管理及医疗器械管理, 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医 院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当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医院来说,积极整合医院各项资源, 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 既是应对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医院长 期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制度的颁布,倒逼医院成本管理的 改革与创新,同时让医院对基础档案进行 重新整理,进一步优化、调整医院内部的 人员管理、医疗耗材管理,合理规划医院 的成本结构,提高医院的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规 范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绩效管 理水平。
新制度对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提 出更高要求,必然促使公立医院提供更 准确、完整的成本数据,尤其是更加准确 地反映医院成本的各项构成情况。
这样,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提供更有 效的数据支撑,有利于公立医院规范完 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各科室管理层采 取各种措施以降低科室成本,促进医院 经营效率的提升,增加医院的门诊量和 床位使用率,助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 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