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而言,是取 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
IPO 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公信力和影 响力,而且能完善公司治理和财务制 度。此外,增加融资渠道,使企业可以通 过资本市场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扩大经 营规模,提升竞争力。
对于有 IPO 规划的企业而言,财务 会计的规范化程度、内部控制设计和运 行的合规性、投资人的引入等,都是影响 IPO 工作进程和结果的核心因素。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
财务报表审计作为 IPO 的必要工 作,需要对企业近 3—4 年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现金流状况进行审查。审计 涉及到提供会计报表各科目非常细致详 尽的数据、凭证,而且有时效性要求,要 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出来。
要避免财务部门在IPO 审计阶段焦 头烂额,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 规划打好基础。
一是要重视原始凭证的管理。例 如,建立全口径的合同台账管理,每月对 原件、电子版都要按时整理和归档。对 于采购合同,要做好后期收到发票和付 款情况的记录,保证付款节点与合同约 定相一致。对于销售合同,做好收款整 理和对账工作。
二是保证明细账数据的准确性和信 息完整。做好定期与客户、供应商对账 工作,保证往来数据的准确,对往来账的 款项性质、账龄、产生原因做好记录。
三是做好资金管理、费用管理规 划。IPO 审计和尽调高度重视资金流
■ 徐娟娟/文 核查。这一程序对于发现自我交易、虚 增利润等舞弊行为有重要作用。证监会 对发行人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 的银行账户核查做出明确的要求。
对此,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企 业资金账户的管理,杜绝与客户、供应 商、关联方及关键自然人之间的异常资 金往来和大额现金存取。此外,要提前 做好费用预算和控制,各期间费用的重 大变动情况要有合理原因。
四是做好税务方面的相关管理工 作,完善各期纳税申报表、完税证明、税 收优惠文件等资料。
五是保证财务流程稳定和顺畅。审 计团队对财务数据提出的要求,可以有 效帮助财务部门提升日常工作的质量, 对整个公司的财务和运营起到提升和规 范的作用。
内控建设应当综合考虑 把握重点环节
企业上市需要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 告,适应监管对内控制度方面的要求。 很多企业甚至在IPO 筹备阶段临时抱佛 脚,聘请专业机构完成内控设计工作。
企业如何在上市阶段完善内部控
制? 要综合考虑到企业流程的效率和制 度建设的成本,集中地做好以下几个重 要方面。
一是从上市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 制需要应对监管机构更高的审核标准, 其核心在于能够保障公司业务的合规性 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
因此,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制度设 计和执行,要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相关内 控的细节设计,如合同管理、单据签收管 理、会计凭证的完整、收付款进度是否与 合同一致等关键控制点。
二是把握好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 款、生产与存货、固定资产、资金、研发活 动等环节,避免出现资金占用、票据贴现 等不符合制度规范的情况。
很多企业的内控制度与财务报告相 关的环节衔接相对紧密,但对项目全生 命周期的管理仍需要不断地完善。
内控作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一项 全面性、综合性的工程,它的设计和运行 良好能够起到充分防范风险和舞弊的作 用。 因此,内控制度不论是否与财务报 告直接相关,都不应该忽视。
跳出财务推进业财融合
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 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一 门功课。企业可以通过利用管理信息系 统收集业务和财务信息、数据,加大业务 和财务部门协作的紧密度,促进业财一 体化管理。
以财务报销为例,业务部门提交 的申请在管理系 统 中 流 转 到 财 务 部 门审核,并自动生成凭证 。 系统可以 根据 所 生 成 的 凭 证 数据 自 动进 行 分 析,从而为业务部门的费用预算管理 提供参考。
财务部门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的 财务指标体系获取关于经营数据的信 息,据此倒推至前端业务,指出可能存在 优化空间的业务环节。
一方面,企业在业财融合上存在着 跨部门协同的困难,前端业务数据的维 护、录入是财务管理、分析工作的基础, 但由于业务人员不重视和工作量大导致 业务人员的抵触情绪,使得数据存在不 完整、不准确等问题。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由于缺少深入 了解业务流程的机会和精力,很难基 于数据和财务指标提出对业务的优化 建议。
推进业财融合需要财务人员跳出固 有局限,建立起对业务流程的全局观,打 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企业要充分发挥信 息系统的优势,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落实,起到防范舞 弊等风险的作用。
以经营计划为核心 做好融资筹划
为实现企业在IPO 前、中、后持续的 业绩增长计划,企业往往需要引进投资 者协助实现业绩目标。在筹划上市阶 段,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投资人?
首先,资本的进入不能影响或干扰 企业本身的经营计划。如果资本能够给 企业带来一些行业资源,或者能为企业 的品牌背书是最好的,但在这些方面要 考虑对方承诺的可实现性。
其次,要考虑融资规模和时间点的 安排。如果募集的资金占总股本的比重 较大,且距离企业上市核准的时间较近, 则可能会对企业上市的成功率造成不利 影响。
很多企业上市前融资的目标是吸引 实力雄厚的投资人,上市成功后投资人 的声誉和实力可以在公开交易市场给自 己站台。但资本的短期逐利和企业长期 发展的矛盾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国内 市场上市往往需要 1—2 年甚至更长的 时间,理想的资本方最好是不要急于退 出,可以等待企业成长。
(作者为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财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