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推进政府会计与绩效评价系统深度融合

 十余年来,我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已初步建立,政府会计改革取得阶段性 成果。
然而,政府会计改革获得丰硕成果 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特别是, 政府会计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与财政 预算管理需求之间实现相互促进 。其 中,政府会计应当如何服务于预算绩效 管理,如何有效地支持绩效评价,值得 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 所长、财务部部长、教授张琦表示,各级 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要找准当前工作痛 点,精准施策,借助政府会计改革成果, 不断推进政府会计与绩效评价系统的深 度融合,从而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 工作。
找准痛点 对症下药
张琦表示,当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在单位层面存在3方面痛点与难点。
一是主观化。绩效评价的基本逻辑 是计算预算资金投入的效率与效果,但 现有的产出指标及效果指标多数以主观 的非财务指标为主,缺乏定量化和客观 性。就行政事业单位来看,不同行业、同 一行业中的不同单位,甚至同一单位前 后年度之间的评价方式不尽相同。指标 选取不在同一维度,导致同一时间点不 同单位之间,以及同一单位在时间轴前 后的绩效不具备可比性。这种随意化、 主观化的评价方式实际上制约了全面预 算绩效管理的预算激励效果。
二是模板化。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 单位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价工 作。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的实际操作过 程中,面向多个单位多采用相似的模板, 仅仅对不同单位的数据做出替换,评价 表述千篇一律,评价结果缺乏决策有用 性,削弱了绩效评价本身的目的与效果。
三是对财务数据的运用不足。现有 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缺乏与会计信息的对接。会计作为货币 量化的经济信息系统,具备提供定量信 息的天然优势,本应为政府绩效评价提 供定量数据支持。但实践中,会计系统

与绩效评价系统之间还未实现有效融 合,会计数据尚未发挥出绩效评价的支 持作用。
从财政层面来看,张琦认为,财政系 统内各部门职能分离、缺乏联动也是目 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以高校为例,财务部门能够同时兼 顾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工作,可以将绩 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但在 各级财政部门中,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 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内设机构,二者间相 互分离,缺乏协调。部分地方财政部门 的绩效管理机构由于缺乏预算资金的支 配权,实际上演变为一个绩效标准的制 定机构,很难直接引导有限资源的优化 配置。”他说,如何在财政部门内部将绩 效管理真正植入到资源配置过程中,是 未来财政预算改革需着重思考的方向。
善假于物 精准赋能
要解决目前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所面 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现有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借助于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 成果。
据介绍,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投 入、过程、产出、效果 ”4个维度设计指 标。其中,只有投入维度涉及部分成本 数据。过程数据主要涉及预算执行率与 支付进度,突出收付实现制的概念。产 出指标以非财务数据居多。效果维度则 更多体现社会反馈。
张琦认为,整体来看,绩效评价体系 对会计数据的利用度不高。在政府会计 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后,会计系统从只 关注过程信息到开始兼顾结果信息,数 据的信息含量不断丰富。这些数据能够 从会计系统中抽离出来为绩效管理赋 能,进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多维度、宽口径 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会计数据与 绩效评价需求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张琦表示,不能单方面依 赖于政府会计改革主动解决预算绩效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 反思,预算绩效管理是否对会计系统提 出过明确的信息要求。
他认为,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针对某 些问题的衡量,可能会运用到会计上的 一些估值与计量方法。例如,在衡量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需要会计系
统提供折旧数据等。
在他看来,这实际上反映出绩效管
理对会计系统提出了明确的信息需求。
但目前,绩效评价系统与会计系统双方
之间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协同效果。
“预算绩效管理只是政府会计改革
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反过来,绩效评
价对会计系统应该提出哪些具体的数据
要求,对于设计绩效评价规则的主体而
言,或许并未真正思考清楚。”他说。
循序渐进 保障落实
在借助政府会计改革成果进一步完
善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张琦认为,首
要任务是将逻辑与流程逐步梳理明晰,
理清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及
资金管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针对
性地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他进一步解释说,会计系统与绩效
评价系统的深度融合,需要通过会计系
统的核算环节把预算执行的数据展现出
来,进而服务于绩效评价。第一步是绩
效目标设定,第二步是预算安排与执行,
第三步是会计核算生成财务信息,第四
步是提取有用数据进行绩效评价,继而
推进到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设定,形成
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此外,资金管理也要发挥作用。将
资金使用的进度管理与合规管理整合进
评价流程,最终形成“绩效—预算—核算
—资金—绩效”的闭环,建立各环节间形
成合力的完整体系。同时,还要注重强
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将评价结果
作为激励和约束业务行为与财务行为的
前置条件。
在保障措施方面,张琦表示,未来的
绩效管理将会更多地与财务数据结合。
但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信息化水平
难以为二者的融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
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需要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打通,形成
一个业财融合的数据超市。而绩效管理
能够直接从中提取所需数据,为其所
用。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增
强会计系统与绩效评价之间的融合度,
还能降低绩效评价的人工成本,提升绩
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与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