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的几种审计思维方式

面对国家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和银行内部各种业务系统数字信息化,尤其是近年来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树立多种审计思维,才能落实“查得出、报得上、改得了、防得住”要求,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尖刀利剑”作用,进一步提升审计质效。现结合审计实践,介绍几种审计思维,供大家借鉴。


 

 

1.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方式

面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是转换审计理念,树立大数据审计思维,用数据来“说话”。数据分析必须覆盖审计全过程,确保大数据分析贯穿于风险评估、样本选取、查证分析和汇总报告。要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数据,在全面扫描、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点业务、重点部门、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要把大数据分析深入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数据挖掘上来,这样才能够让数据更好地来说话。

2.多利用比较审计思维方式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特殊性,在审计时应根据审计业务不同、部门不同、产品表现形式不同等,在对宏观发展情况分析、自身发展分析、与其它行差距分析时,应多采取横纵不同维度进行分析,选取重点指标和数据,多利用比较审计思维方式进行审计分析,使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状况、发展情况可以客观呈现出来。

3.积极采用归纳推理审计思维方式

在对银行分支机构或某些个体业务审计时,应根据个性问题表现特征和出现概率、范围,积极采用归纳推理审计思维方式,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根源性问题加以揭示,这样审计问题的揭示才更有深度和广度。归纳推理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不能凭空推理、推断,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确定审计结论。

4.建立因果或演绎审计思维方式

有些现象是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没有因就没有果。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个体问题是由于规章制度、业务系统存在瑕疵或不足时,应建立因果审计思维方式或演绎审计思维方式,进一步从机制、制度、管理、系统上挖掘引发问题原因或造成的后果,把审计问题缘由充分揭示出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5.经常运用逆向审计思维方式

审计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不能固步自封。被审计的有些业务发展过快、增长较多,就必须从风险防控角度、业务管理角度、真实性角度,审计分析其业务发展是否健康稳定。被审计业务发展缓慢平稳或者增长变化不大,就必须从制度、体制机制角度去分析,查找制度管理约束不当以及激励失效的问题,只有这样常用逆向审计思维的方式,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从现象中挖掘问题,查找问题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6.灵活利用发散审计思维方式

在审计中发现一类问题并对其深入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根源时,由于问题多、情况复杂,不是单个原因造成的,有系统问题,有操作问题,有管理制度问题等,就应灵活利用发散审计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分析归纳,不断进行提炼,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7.用好审辩审计思维方式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与被审计单位或人员沟通,对揭示的审计问题进行确认,我们必须用好审辩审计思维,站在对方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要换位思考。揭示问题时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主张、依据、理由、证据等收集齐全、表达清楚,同时,还要换位思考,学会站在被审计方的立场来“反驳”自己,看问题及证据是否能够成立,进一步提高审计揭示问题的质量,让被审计方服气。

 


 

总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但要认真踏实查证,还要善于坚持,在坚持中勤思考、多动脑,要把多种审计思维方式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创造审计价值、提升审计质效。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直属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