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以财务共享为核心畅谈数字化转型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日趋丰富,以及分支子公司越来越多,企业管理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新兴数字化技术及理念的快速融入,也在不同层面驱动着企业业务模式及组织架构变革。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数字化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以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当下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1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及趋势挑战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融入到各行各业,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实践目标的企业转型升级征程已经开启,面对新的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以及产业竞争环境,企业亟需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借鉴成功的行业数字化经验,通过吸收新的数字化方法论,降低转型升级过程面临的阻力及失败风险。
当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企业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
第一,受到传统信息化发展经验及思维方法的约束,企业的管控过程容易变得主观而简单;第二,目前企业管控所依赖的数据非常单一,特别是传统财务管控,仍然依赖二维数据,不能动态地反映出企业动态多变的经营状态。第三,承载管理和洞察的组织交叉复杂,且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随着新兴数字化技术快速融入到各行业,未来的产业趋势主要有这六大方面,包括:
1)传统管理是从组织到规则,未来是规则到组织,或者说是自组织
2)过去企业将实物商品当作资源,未来按需供应是资源;
3)从面对面沟通到网络沟通,世界更平了;
4)过去是单一业务链,现在企业考虑的是产业链;5) 过去财务会计是静态和滞后的,未来必须是动态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6)过去的管理是封闭的,未来的管理必然是开放的

数字化的本质是“联系、沟通、透明、分享以及集体行动”。数字化的价值在于改变企业原有的“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进而重塑企业的管理理念、组织架构、治理方法与权利分配。所以,它需要企业对传统“业务架构、治理体系及组织架构”进行自我革命。这不仅需要企业具备打破传统业务架构、管理体系以及组织架构的魄力和决心,更要不畏失败的担当和勇气。

2如何实现数字化突破并达成转型目标
如何更高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降低推进过程面临的阻力,以及避开转型过程可能出现的误区?这是当下很多企业普遍高度关注的话题。

第一,对任何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全新的征程,与工业化时代的思维和所做的工作有着本质区别。这要求企业管理者转变思维观念,多从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中吸收知识,重构知识体系
第二,企业数字化建设必须先弄清楚自身的方向和需求,先做“业务”顶层设计,着手构建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厘清业务与业务、业务内部与外部的“相关性”
第三,在“业务”顶层设计时,务必遵循“二八法则”,即80%的工作必须由企业自己完成,包括梳理需求和业务架构,剩下的20%由技术厂商协同完成。

这很好理解,企业面临的痛点只有企业自身最清楚,但他们可能很难清楚地表达需求,即便能完整地表达,这个需求还需要让技术部门理解。否则就难以转换为系统后台代码。比如某业务部门提出一个系统资金需求,列了一串指标给技术部门,为支撑起业务需求,技术部门必须弄清楚数据源在哪?如何获取?如果仅仅是通过EXCEL表格导出,那么因为数据标准差异、获取时间滞后,该系统即便建成,其客观性、及时性、一致性、完整性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再比如,业务人员要为某项业务设定红绿灯预警功能,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对技术人员而言,要实现这一业务功能必须考虑预警阈值是多少?数据从哪里来?由哪些指标构成?各指标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只能来源于企业实际业务实践,所以它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

换言之,数字化应用落地是需要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的,这是前提。需求由企业提出,而技术依赖厂商实现。只有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达成完美共识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才能真正落地。

3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行稳致远

如果软件技术厂商不能就某一问题与企业达成共识,那么就不可能建成满足企业需求的智能系统,只有业务与技术达成了一致,数字化应用落地才有可能
要让企业数字化行稳致远,在更大范围内让业务与技术达成一致,最重要的就是让技术人员更懂业务,业务人员能理解技术。这就像当下企业关注IT与OT融合一样,只有让IT人员更懂生产业务场景,才可能推动IT管理业务与OT生产业务的对接,为未来的智能工厂实施打下基础。这依赖IT厂商能理解不同行业的OT业务需求,并通过技术手段简化工业系统的构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