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银保监发〔2022〕15号(下称《指引》),自6月1日起执行。 《指引》共36条,全面涵盖了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关键领域,对于引导企业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基于《指引》我们建议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如下要点,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后续工作。
一、要点摘要和解读 要点1:
要点2: 治理层 董事会或理事会承担主体责任,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目标和报告。建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具体监督、评估本机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执行情况的工作。 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具体落实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年度报告和对外披露工作。 执行层 总部和省级、地市级分支机构均需要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相关工作。其绩效考核中需要“充分体现绿色金融实施情况”。此外,鼓励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设置专岗专职。
要点3:
《指引》要求企业制定ESG风险评估和合规评价标准,并明确所需的资料和风险审查清单;对客户和拟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信客户对ESG相关风险点有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动态控制;对客户ESG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对存在重大ESG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
银行机构 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保险机构 应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承保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客户风险情况,实行差别费率。
要点4:
《指引》要求针对重点流程,依据ESG相关合规和风险管理要点,全面梳理和完善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授信和投资 加强权限和审批控制,对在ESG面存在严重违法违规和重大风险的客户,严格限制对其授信和投资。 资金拨付 严把资金关,将客户ESG管控状况作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贷后和投后 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管理机制,对有发现存在潜在重大ESG风险的客户,及时制定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其他流程 因地制宜,完善产品开发、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等其他关键业务流程。
构建配套保障措施,确保相关制度、流程和控制的落地,主要包括:
内部审计 定期组织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专项审计。 问责和免责 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持续有效开展;检查或审计中发现违规问题的,应当依据规定进行问责。 绩效考核 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
要点5:
《指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特别关注对绿色金融数据的治理,以此为基础完善相关管理系统;强调以人为本,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同时鼓励借助合格、独立的第三方获得技术能力(例如:风险咨询、鉴证审计和尽职调查等)
二、我们的建议
《指引》的颁布对于银行保险机构后续有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监管要求,我们建议银行保险机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经营实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绿色金融管理工作,确保公司整体的绿色金融战略和ESG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效果,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全面推进相关战略制定工作 如我们前文解读中所述,银行保险机构应尽快制定ESG战略和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明确整体战略导向,并在各个关键业务条线和中后台有效开展战略解码工作,制定战略实施路线图、明确行动举措和权责单位,并设置清晰可执行的关键绩效指标,以确保整体战略的落地执行。 完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 在现有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务单元关键职能职责的基础上,将绿色金融和ESG的职能职责明确嵌入其中,并合理设定各个层级的权限和工作职责。由董事会或理事会承担绿色金融主体责任,由高级管理层制定绿色金融目标、机制流程、职责权限等,牵头绿色金融战略实施工作的开展,并通过建立专门委员会、组建跨部门团队等形式,开展各模块的绿色金融和ESG工作。 优化更新运营和风控体系 ESG风险管理需要对于现有运营管理体系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更新,尤其需要关注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于业务条线的相关风控职责形成具体的管理标准。例如: 在投资业务方面方面 设置清晰可量化的绿色投融资目标;优选绿色投融资细分主体赛道的基础;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ESG因素,并在评估模型中融入绿色脱碳相关因子;使用绿色风险因素对项目进行风险加权。 在信贷和承保业务方面 建立由气候损失模型与风险模型聚合的物理/转型风险压力传导框架;将量化结果有机融入产品开发、信贷与承保审核等各个流程环节;针对前述重点业务流程,清晰识别ESG关键风险点;加强事前预防与事中监测,并依托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的前置风险控制。 完善业务流程和配套内控管理 全面梳理公司重点业务流程,尤其针对前述重点流程,清晰识别ESG关键风险点,并依托科技手段实现高效内控。 应对信息披露要求,更新调整管理机制 充分评估绿色金融统计工具、环境效益测算、碳排放测算等相关工作对于公司未来信息披露哦工作的影响,合理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开展信息披露、鉴证、评估和审计等相关技术支持服务。 布局团队和能力建设 承接企业整体ESG战略和绿色金融战略,基于现有人才梯队,有意识地围绕上述重点工作,逐步完善团队配置,并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开展培训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公司各个层级实行差异化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