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幅提升,如何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促进审计成果利用与转化,仍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突破的瓶颈。
—、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的必然性
(一)有利于防止审计成果流失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二、影响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的因素
(一)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程度
(二)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
(三)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时效性
(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高低
三、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成效的对策
(一)明确审计整改责任,狠抓落实促整改
明确审计整改“两个三责任”,即三个责任主体、三种责任。三个责任主体为被审计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个责任是指,夯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的整改管理责任、强化审计部门的督促检查责任。
(二)创新审计方式,努力提升审计质量
要从监督和服务角度提高审计质量,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导向,积极开拓实际工作新思路,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效果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确保内部审计整改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内部审计部门应不断总结和完善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建立整改工作的管理原则;二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制度;三是建立审计整改责任制度;四是四是建立问题推送和整改协调联动机制;五是建立整改问责制度。
(四)建立和运用审计风险分析系统,提高审计整改及时性
目前,中国石化先后开发运用了“中国石化审计集成系统”“中国石化审计预警系统”及“中国石化审计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精细划分责任,明确审计整改直接责任单位、直接责任人、督办部门以及后续跟踪评价部门等,保证审计整改措施得到切实履行。
(五)实行问题清单制,定期推送、通报审计发现问题
为确保整改工作既全面覆盖又重点突出,审计部门应将内部审计查出的所有问题制成审计发现问题清单,按照审计项目、审计类型、问题分类等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分析,从多角度得出有价值的审计结论。要做到按季度、按专业及时归纳分析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实行销号制度;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定期通报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和屡查屡犯问题等。
(六)推进审计整改考核,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要组织整改验收,对于重大、重要问题实行现场验收,对于一般问题由下级公司相关责任部门负责验收,并将验收检查情况及整改证据材料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将重大问题、重要问题及普遍性问题制成审计整改简报,形成前有审计、后有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年末,将整改完成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考核指标,实行契约化考核刚性约束。
节选自《中国内部审计》2022年第8期
作者:尤泳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