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财政局投融资服务中心 谭志伟
近些年来,乡村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产业扶持项目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乡村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如何加强乡村财务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涉农专项资金”账套中,收到各涉农专项资金时,记入“应付账款”科目,支付时,记入“预付账款”科目,未设置“财政拨款收入”“拨出经费——项目经费支出”“专项应付款”等会计科目。
(二)账套内容不完整。有的乡镇将异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扶持等涉农资金列入各村村账核算,未列入“涉农专项资金”账套核算。
(三)会计凭证编制错误。一是借贷方向错误。暂付出去的款项,错记为“应付账款”的贷方。二是记账凭证不完整。原已预付部分工程款项目,现会计凭证中,工程发票金额大,银行存款支票金额小,只按银行存款支票金额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未冲减原已预付的部分工程款,造成虚增负债。
(四)未分明细核算。一是在“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中,未按项目设置二、三级子科目核算,造成难以分清各项目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二是扣留质保金,也未注明具体子项目。三是多个项目的支出,混杂在一个会计凭证内,原始凭证未按项目进行归集,相互穿插。
(五)原始凭证不齐全、不合格。
一是付合同款项时,原始凭证中有的无合同;有合同的,也有的无金额、无签订日期,有的签订日期涂改。二是合同附错。发票上注明的是甲合同款项,但后面却附的是乙合同。三是产业扶持物资报账附件中,缺村民领用签字表。四是工程项目报账附件资料有缺项。有的缺项目申报会议记录,有的缺施工前、中、后图片,有的缺发包公示,有的缺工程验收单等。五是发放表格存在缺陷。产业扶持资金及物资发放花名册不规范,有的缺制表日期,有的缺制表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难以区分责任;有的无村民身份证号码及电话电码,不方便信息比对核实;有的无领款人签字或银行批量代发的凭单,有虚报冒领的嫌疑。六是存在发票复印件报账现象。(六)违规使用现金支票。按财经法规规定,支付合同款项必须用转账支票直接转到对方银行账户,不得使用现金支票,也不得通过村级报账员现金代付。一是支付合同款项时,使用现金支票。二是支票金额大,附件金额小。三是支票领款人与合同签订人不是同一人。属工程合同的,有转包工程的嫌疑;属以奖代补的,部分村由村报账员代领后再支付,有冒领的嫌疑。(七)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有的会计记账未日清月结,有的会计凭证未及时装订归档,有的档案资料未注明会计凭证号码。
上述问题表明,乡村两级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主观上看,有个人疏于学习,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从客观上看,有单位安排工作过多、过杂,导致精力不够等原因。
二、建议
(一)努力提升人员素质。一是严格新招考人员门槛设置。除学历设置外,还可将部分岗位设置为具备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二是鼓励现有财务人员考取职业资格和职称。在职财务人员考取初级、中级职称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证后,可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时,可多设一些专技岗位,畅通职级晋升渠道。三是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每周固定一个时间,集中学习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及各行业资金管理办法等,比如最近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和立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等。学习不能走过场,导读人员要结合本乡镇和自己工作岗位实际,作交流发言。四是采取交叉检查、现场观摩会学习。县财政局可从乡镇财政所抽调人员,分组进行财务交叉检查,在检查中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新开展的工作,可采取在一个乡镇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召开现场观摩会进行推广。五是明确岗位职责。乡镇财务人员要做到专岗专责,除参与一些临时性的中心工作外,不参与乡镇政府驻村等经常性工作。
(二)严把资金审核关口。一是认真审核。基础设施项目方面,重点审核项目现场监管记录是否健全,验收手续是否齐备,项目公示是否到位,项目实施前期、中期、后期影像资料是否收集。产业扶持项目方面。重点审核发放对象是否一致,发放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实行一卡通发放,是否链接贫困户,有无张冠李戴、冒名顶替的现象等。资金支出方面,重点审核支出用途、支付方式是否合规,支出手续是否完备,支出进度是否真实,原始附件是否齐全。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所有民生项目录入“互联网+”,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按实施方案监管。要求实施单位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实施地点,细化子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任务与资金规模,并明确具体的奖补标准、绩效目标、人员职责分工和内部审核程序。
(三)严格项目资金公开公示。一是突出内容完整。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建设任务、实施地点、补助标准、补助金额、绩效目标、时间进度和实施单位等基本要素要齐全,并在落款注明公示单位、公示日期、举报电话和接受举报的电子邮箱。二是突出次数齐全。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前、竣工后分别公示,年末再对本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公告。实行乡村振兴项目行政村公告公示制度,时间不少于10天。三是突出质量优良。公示的影像资料要有近、远照片,近照要能看清内容,远照要能看清公示地点,并长期保存。四是突出模板引导。涉农整合项目资金的公告公示,上级仅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无操作细则。县里在落实这项工作时,既要交任务,也要教方法,可制作一个公开公示模板,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供乡村参考。
(四)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一是实行动态监控。完整填报项目绩效指标,包括数量、质量、时效、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并将绩效目标同项目资金预算同步申报。绩效目标与资金预算一并批复后,定期对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一旦发现资金实际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及时予以纠正。年末预算执行终了,开展绩效自评,填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目标的,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并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抽查。绩效自评结果作为单位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以前推广发展小水果等产业时,给村民免费发放果苗、肥料等,村民一哄而上,结果领多种少,疏于管理,一年过后多数死掉。现在,改变奖补制度办法,春天按果苗成本价向村民销售,秋天进行验收,根据成活的株数,每株除补贴全部苗木款外,还补贴肥料价款。改变这一奖补方式后,因为要出苗木钱,有强烈发展水果产业的村民才会购买,而且会按实际种植面积购买;购买后,因为出了钱,也会加强管理,水果产业蓬勃发展。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近些年来,安仁县按贫困村260万元、非贫困村160万元的标准,从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158个村(居)资金约3亿元,用于乡村道路、水渠、山塘、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这些项目点多、面广、金额小,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无力一一顾及,只能交由乡村实施。如何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安仁县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一是优先实施村民最急切的项目。驻村工作队、驻村乡干部、村干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投票表决拟实施的项目,按赞成票数高低进行排序,优先实施赞成票数高的项目。二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全程监督项目概算、招标、建设、验收等环节。村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3-5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与驻村工作队、驻村乡镇干部、村支两委一道,全程参与项目概算、招标、建设全过程。在项目概算环节,严禁项目申报以小报大。在项目招标环节,按“两随机一公开”原则,公开发包方案,明确投标方资质,两次抽签决定中标方。在项目建设环节,民主理财小组与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站一道,全程参与监督,由其负责人在《进度款拨付核定表》《验收表》《质量保证金拨付核定表》签字后,才能拨付资金。由于全程监管有方,全县未出现一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访事件,群众满意率为99%。三是加强通报督办。实行一月一通报。每月初,县财政局分乡镇把上一个月支出进度进行排名,通报至各乡镇和县领导。实行一月一督办。每月初,县财政局对单个项目支出进度排名后十位的,以及乡镇进度排末位的,下达督办卡。全县上下压力倍增,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支出进度、促一方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