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研发加计扣除政策自颁布以来,适用企业类型、研发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优惠力度逐步提升,核算申报不断简化。同时,税务机关也逐步加强对研发加计扣除优惠的后续管理力度,提出了不低于20%的年度核查面要求。因此,对企业的税务及研发流程管理、风险管控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快消行业发展迅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成为快消行业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举措。随着产品和技术的推陈出新,快消行业企业近年研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如何利用研发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行业创新发展,如何有效管控研发相关税务风险,成为快消行业创新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机遇 机遇一:研发优惠力度逐步提升 自2008年新税法实施以来,研发加计扣除作为一项税基式减免,加计幅度从原费用化或资本化金额基础上加计50%,逐步提升到75%和100%。具体来讲,对于快消行业企业来讲,如果是从事以制造业业务为主的快消行业企业,以及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企业,可适用100%的加计扣除政策;对于其他快消行业企业来讲,可适用75%的加计扣除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财税[2015]119号文列举了6个负面清单行业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包括烟草、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娱乐业等。因此,快消行业中以批发零售为主的企业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机遇二:申报核算要求不断简化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享受研发加计扣除优惠也从最早的审批制,过渡到备案制,再到现在的自行申报、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对于企业来讲,依据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自行判别,自行计算加计扣除金额。 同时,归集核算方面不再要求转账管理,而是采用辅助账管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使用文件发布的15版或21版辅助账,也可以根据企业财务核算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辅助账样式,便于企业内部核算管理。 机遇三:纳税服务手段不断优化 原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企业仅可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享受相关优惠,但2021年起企业可以选择在前三季度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也可以选择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 今年税务部门也在不断优化研发优惠纳税服务举措,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交流会等形式辅导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并通过电子税务局、12366等渠道宣传研发优惠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 挑战 研发优惠政策的享受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节税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的研发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快消行业企业来讲,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挑战一:研发活动识别和判定缺乏经验 传统观念普遍认为研究开发主要存在于一些高科技行业,而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快消行业研发认同度不高。这种观点不仅存在于外部,也存在于快消行业内部。但实际上,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快消行业不仅需要不断研发新品和服务以占领市场,并且需要不断提升相关技术和工艺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现行税收法规对研发活动的定义相对比较宽泛,规定研发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因此,对于身处快消行业的企业来讲,在实操层面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判断符合法规要求的研发活动,合理归集相关研发费用,充分享受研发优惠红利,是企业研发税务优惠管理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般来讲,快消行业的主要研发活动包括实质性的改进产品和实质性改进工艺,也会有少量的实质性改进技术的研发项目。由于快消行业的研发活动特征不显著,所以在日常确定研发项目时容易产生少归漏归,或者把不符合研发活动要求的项目归集进来的情况。 比如,有些企业容易将购买新设备进行的产品和工艺的改造项目作为本企业的研发项目进行立项。虽然企业的产品或工艺因为新设备的加入而得到了显著改善或提升,但这类项目实质上属于对现有技术的直接应用,不应被归为本企业的研发项目。 再比如,有些企业以研发成果为起点来归集研发项目,把成功申请知识产权的项目作为研发项目进行立项。但实际上,研发之所以是研发,核心是因为其存在技术不确定性。研发过程中,有研发成功的项目,同时也存在研发失败的项目。如果企业只归集成功项目而忽略失败项目,则会产生研发费用少归漏归的情况。 挑战二:集团研发架构设计与安排缺乏指导 根据快消行业企业的研发特征,很多快消企业会选择设立一个或多个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集中研发,其业务子公司可能会参与研发中心研发项目试验或自行开展相关工艺研发。因此,一个研发项目可能会由集团内多个法人实体共同参与实施。但加计扣除优惠是按照法人实体来享受,在存在多个法人实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确定研发项目归属,并且根据情况采用委托研发、合作研发或集中研发等研发形式。 此外,根据法规要求,关联方之间的委托研发,受托方需要向委托方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合作研发项目需要就自己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集中研发需要按照配比原则合理确定研发费用的分摊方法,同时还要兼顾集团整体转让定价规则。这对企业内部研发费用的核算及分摊方法的确定提出了较高要求。 挑战三:下属公司众多,优惠享受缺乏统一标准 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外,快消行业根据其行业特性,下属公司数量众多,但各个子公司享受研发相关税收优惠情况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研发优惠管理流程。在研发优惠管理上,子公司由于缺乏对研发架构全局的了解,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确定项目和费用归集,容易造成集团层面研发费用重复归集等问题,加大了研发优惠管理的风险。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集团统一的规范化研发操作流程和指引,规范各个研发主体的研发活动管理和归集,确保集团整体研发活动和研发优惠管理有序进行。 挑战四:研发管理涉及部门众多,各环节缺乏统一协调 研发优惠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税务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以企业研发活动为基础,配合企业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在研发优惠管理中,不仅需要财务、税务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包括技术、人事和法务等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研发管理合作机制,从研发项目确定、研发技术文档的编制,到研发费用财税管理、辅助账的编制,需要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的参与和投入。 集团内应建立研发管理合作机制,对各部门参与研发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合作机制实施到位。 挑战五:研发后续风险管理,缺乏应对经验 为管控研发优惠的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对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提出了年核查面不低于20%的要求,并建立了针对研发优惠的大数据管控指标,对风险企业进行筛查和实地检查。 因此,对于快消行业企业来讲,在享受研发优惠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研发优惠相关的后续管理。由于集团快消子公司众多并且遍布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在实操中对研发优惠的具体实操口径把握存在差异,如何了解和把握各地对研发优惠的实操口径,如何妥善地应对后续管理中的税务检查要求,也是快消行业企业研发优惠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语 企业在享受研发优惠过程中,需要与税务机关保持适当有效的交流,以了解当地研发优惠实操口径和征管风向变化。另外,企业除留存法规要求的相关备查文件外,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研发特点,留存和研发相关的其他技术性资料和支撑性文件,证明研发活动的真实性和研发费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