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要“秀”,不要“作秀”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关系到企业品牌的树立,一个企业只有真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布CSR报告,建立品牌才会长期有效。
汶川地震,企业捐了款;北京奥运,企业为环境保护出了力。一个企业如何让外界知道它们到底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尽了哪些职责?它又是如何尽这些职责的?我们从传统的财务报告那里无法看到。于是,企业通过发布非财务报告(以下简称CSR报告)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但是,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仅仅发布一个非财务报告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绝不是一场“秀”。作为普华永道咨询服务部可持续发展报告团队的负责人,张鉴钧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要真正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体系,在“做”的基础上再“说”,更重要的是,要“秀”,但不要“作秀”。
CSR报告关系企业品牌
非财务报告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初见端倪,在最近10年内得到广泛发展。西欧和北欧国家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发布CSR报告方面有目共睹。张鉴钧认为,树立观念是核心。CSR报告要有效地变成公司品牌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观念在这些企业中扎了根。观念在先,执行在后。CSR报告是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正是这个披露的结果,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品牌。
“由于产品销量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认可程度,随着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他们在消费时将直接使用这些标准来对商品购买和使用做出选择。”张鉴钧说。在国外,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哪怕是一杯口感超爽的咖啡,一旦他们认真追究这杯咖啡的原料咖啡豆,发现其生产基地没有遵循环境保护原则,那么它也将遭到消费者的拒绝。因此,西欧和北欧的多数企业都将发布CSR报告与树立企业品牌联系起来。他们认定,一个企业只有真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布CSR报告,建立品牌才会长期有效。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在理念上有一定差距。他们认为CSR报告可有可无,何况它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才能完成。因此,大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可能并不愿意干这种只赔不赚的买卖。“这是一个伪命题。”张鉴钧认为。发布CSR报告绝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所谓人的问题就是要设定管理程序,在各个环节上安排专人进行监控。举例讲,采煤工作在之前常常因为没有安装通风设施造成工伤事故。后来,企业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意识提高,将其看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于是指派专人进行监管。因此,这方面的事故率就开始有显著下降。而且,由于传统能源匮乏,资源环境自净能力越发凸显有限性,面对大自然的严酷现实,企业负责任地进行生产活动已经成为未来趋势。
“透明度”VS“作秀”
在北欧和西欧国家,大部分企业的CSR报告总是会多出一个部分,即对公司今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承诺。他们为何敢承诺未来?这些企业拥有一套严格的内部系统支持,这无疑成为揭开这个谜底的钥匙。“‘透明度’很关键。”张鉴钧表示。这里的“透明度”不是指CSR报告是否公开,而是强调该报告内容是对企业内部系统的真实反映和折射。它不仅要展现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透过CSR报告,让人们可以看到反映支撑这些表现的体系。这个内部系统可以说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包括信息系统展现、公司架构、公司运作过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以及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的系统支持,而且还要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直至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从而在事实上履行社会责任。张鉴钧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英国一个名叫Tesco的超市连锁店,它要求员工不准开车上班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超市的塑料袋必须采用新能源制造;该店的货品来源必须是环保的,对大气变化的应对方案必须反应在提供的产品里面,如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大气污染等。
不可否认,国外企业的CSR报告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而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发布CSR报告仅仅是为了“作秀”而已。按照张鉴钧的说法,国内许多企业发布的CSR报告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到底冰山原貌如何,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所以,国内企业应该尽快完成内部的自我“变革”,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以及一个比较合理且合乎标准的公司架构。
互动体系很重要
在国外,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CSR报告发布和反馈体系。“企业发布CSR报告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投资者、法律和利益相关方等3个方面。”张鉴钧说。事实上,很多发布CSR报告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投资者除了关注财务报告外,还要翻看CSR报告以了解企业价值和增长潜力,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同时,芬兰等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强制规定企业发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督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环境。而目前,中国国内仅由国资委在今年1月发布了1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比起芬兰等北欧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强制要求,显然力度不够。另外,政府、员工、供货商、顾客和媒体等利益相关方也是一股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他们或指出问题或提出建议,企业可以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危机。正是这套CSR报告发布和反馈体系,使企业和外界发生互动,才让国外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广阔。
CSR报告的未来
到底CSR报告在未来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张鉴钧这样预测:CSR报告发布的内容一定会同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如对新技术、新能源以及低碳的要求;同时,CSR报告的透明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保护环境应尽的义务等;另外,CSR报告信息将及时更新。目前,各个企业CSR报告发布周期不相一致。有的一年发布一次,有的几年发布一次。信息更新不及时,将会影响投资者和相关方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在今后,CSR报告的可信性还要进一步加强。将来,这方面可能会由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监管。因为不同行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种类存在显著差异,零售业、采矿业、金融业等行业就各有特点。行业协会负责规范统一不仅将提高数据的可信性,而且有利于各个企业品牌的建立。最具突破的可能是,CSR报告和财务报告合二为一。由于CSR报告所包括的客户满意度、员工承诺性、公司声誉、市场份额等要素都将影响外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因此,CSR报告和财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会融合为一体。而且,目前也有少数企业在做这样的尝试。尽管CSR报告和财务报告合二为一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它们融合所带来的好处将成为人们为之努力的强大动力。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问及国内企业何时才能形成发布CSR报告的自觉意识时,张鉴钧显得信心十足。他以政府采购为例,说:“10年前,政府采购也许闻所未闻,但是,因为需要,便催生了这个市场,政府通过招标筛选出了质量可靠的产品。而现在,大气变化不等人,亟需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责任,并发布CSR报告。而且,国内企业要走出国门也应采用国际标准,完成与国际接轨。”我们共同期待国内企业CSR报告有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