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物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运转的大动脉,同时也是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稳定运转的生命线。当前,持续的全球疫情对企业物流的冲击极大的影响了企业本身及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构建兼具“韧性”、“高协同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物流供应链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深思的话题,而物流的数字化正是帮助企业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
背景
►我国物流行业现状:经过近40年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我国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但仍面临着管理管控粗放、运营效率低、资产投入高、协同水平差、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低以及全球化交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国家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到物流及现代物流在远景规划中的支撑性作用和定位,尤其是在规划纲要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中特别指出要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其中物流数字化水平展现了一家企业创新与自我进化的能力,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生存能力。 洞察 1 战略层 制定企业物流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打造物流数字化转型一流企业 ►总体战略:制定企业物流数字化转型总体战略,统筹并建立转型整体方针。在高层次上面向未来,在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上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将战略作为指引是物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数字化转型总体战略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愿景和使命、数字化转型定位、目标、新商业模式、新业务模式、新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战略举措等。 ►组织战略: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战略,组织变革是数字化转型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将组织变革战略作为物流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战略,认真研究领先企业、领先组织和团队的物流组织架构和运行特点,制定物流组织转型的总体转型策略、目标和任务,将物流组织变革贯彻到领导层、各部门和每个员工,推动组织变革创新,激发组织活力。 ►数据战略:制定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是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重要标志。企业在进行物流数字化转型中,需要把数据战略作为转型的核心战略之一,研究行业内外领先企业的物流数据采集、治理、建模、分析、应用和增值服务等数据生命周期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数据驱动物流运营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从而规划企业级别的数据战略,实现企业的物流数据开放、上下游协同和创新应用。
2 运营层 对内提升管理效率,对外提升客户体验
面向内部管理效率提升。通过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和服务化,打通跨领域、跨部门的信息断点,实现行业领先的运营效率。
►一是建立技术与数据驱动的路由动态规划与运营的全流程可视化 通过软硬科技赋能和IOT感知技术(位置、重量、数量、任务、对象、身份等)、边缘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技术,构建起人、车、场地和设施等物流“要素”联动。以数据和算法作为支撑 ,实现智能调度和路由动态规划,实现动态调整、智能预警和优化,减少人工派单、调度频率,应用实时可视化的数字看板,提高对需求波动的管理和履约质量。 ►二是流程驱动、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链路协同 当前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订单、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缺少一体化管理和协同。以端到端流程梳理作为驱动,拉通从订单到交付的全链路,实现流程优化和高效运营。 对外提升客户的体验。实现与客户做生意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的目标,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一是强化客户和市场洞察力,实现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客户360画像、深刻洞察客户和货物量走势,建立“客户洞察与需求分级、产品服务设计、客户服务、客户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二是提升客户体验,建立全程可视和主动预警机制,满足客户可视和预警等需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全流程可视、可管、可控、可溯机制,同时充分利用RPA和AI客服机器人,降低客服环节的人工成本和错误率,提升客户体验、保持客户粘性。 ►三是快速响应客户诉求,构建客户服务场景化、后端交付能力组件化的模式 通过前端场景化划分,灵活管理不同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交互体验;通过后端交付能力组件化管理,提升从订单到结算的全链一体化、标准化运营。平衡客户服务水平,实现业务交付和管理集约化,解决方案、产品和能力模块化,以灵活、可调用与组合的方式,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需求。
3 战术层 逐层递进物流数字化能力建设 在应对变化多样需求中,头部企业积极运用新兴设备,提高物流效率,以保证物流的平稳运行,这正是物流数字化能力的表现。一般而言,物流数字化能力建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物流的信息化及可视化 企业需要从某些物流环节的信息化起步,从而拓展为端到端的信息化与可视化,从而实现初级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也包含物流流程的重新评估和梳理,安永建议从高层入手,跨职能团队协作,将信息化与流程优化相结合,借助新兴工具淘汰老旧流程,让整个物流过程更加简化和透明,从而提升整个物流的运营和监测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优化与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业务信息积累成了数据资产,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自身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决策,例如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定制化的客户服务,与客户的联合设计和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等。通过改进现有的供应链决策,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增加业务附加值,提升客户服务需求满意度,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创新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有能力的企业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所支持的供应链整合与流程创新来支持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一个常见的商业模式是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将自身汇聚的海量业务数据以及分析得到的价值结果作为一个新的价值主张,向上下游或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构建“供应链+生态圈”模式。 企业在进行上下游及生态圈合作伙伴赋能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不同合作伙伴的需求与服务,将一些共性的需求沉淀为标准的服务模块,同时开发更多按需配置的定制化服务,最终形成包括大量标准和定制化模块在内的服务资源池,从而实现服务的规模效应,实现业务价值的指数级增长。
解决方案 ►第一结合企业现状及行业定位,并综合考虑“时效”、“成本”、“服务”和“柔性、风险可控”的物流网络方案,协助企业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及柔性调整的能力。 ►第二通过设计端到端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流程体系,实现内部跨职能集成,并根据客户需求、串联运营指标,打通从订单、仓储、运输、配送到结算的端到端业务流程,规范执行及协同合规,运营绩效的逐步优化,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将制定物流外包及外部合作战略,帮助客户建立一套合作伙伴筛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及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最后通过与市场领先的合作伙伴建立生态联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物流发展战略和愿景的价值。 帮助企业进行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人、流程、设备、技术、分析及可视化角度的改善空间,同时将根据客户不同的物流业务情况应用多种成熟的实施工具进行设计与优化。 结 语 对企业来说,物流数字化已成为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物流行业的共识,不是可以选择这样做,而是必须这样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软硬件核心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物流数字化转型,物流数字化场景也不断拓展与衍生。物流数字化不仅能够持续优化企业内部业务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整个市场环境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绿色、开放的物流生态,助推国民经济稳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