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福恒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 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为此,国务院 国资委(以下简称国资委)推出了“对标 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活动”,于 2021 年 2 月 成立由国资委领导、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和 8 家中央企业参与的《对标世界一流企 业财务管控体系建设与评价》课题组,对 中央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与世界一流财务 管控体系建设开展系统性研究,为国资 委今年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 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 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做了充 分准备。
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北京国家 会计学院教研中心副教授王志成在接受 《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从对课题报告 和《指导意见》的梳理归纳解读出发,进 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快构建世界一流 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好助力企业做强做 优做大。
《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王志成既深谙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业 务,又参与该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培 训,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领域最杰出的专 家之一。他介绍,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基 础上,形成了 60万字的课题报告,为《指导 意见》的起草工作做了充分准备。最终出 台的《指导意见》分为五大部分,提出了 “1455”框架,即围绕一个目标,推动四个 变革,强化五项职能,完善五大体系。
围绕一个目标,即加快构建世界一 流财务管理体系,虽然业内未对其定义 形成共识,但对于央企世界一流财务管 理体系的内涵,经研究,可以用“三个更” 和“12字标准”来概括,即更好统筹发展 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 “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 值、防控风险”功能作用,以“规范、精益、 集约、稳健、高效、智慧”12字为标准。
推动四个变革,即推动财务管理理 念变革、组织变革、机制变革、功能手段 变革,系统阐述新时期中央企业财务管 理工作的底层逻辑,这是推进财务管理 转型升级的“思想开关”和理论基础。
强化五项职能,以财务管理主要对 象“票、账、表、钱、税”为维度,强化核算 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控、税务管理、资 本运作五项职能,这是推进财务管理转 型升级的抓手和切口。
完善五大体系,即全面预算、合规风 控、财务数字化、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财 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这是支撑财务管 理职能落地、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运 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财务管理转型 升级的主线和重点。
企业财务转型
升级背景与驱动因素
王志成认为,当前,企业财务转型升
级背景与驱动因素主要有四点。
一是经验的释放与迭代 。会计信息 与企业资源是企业财务的两项基本元 素 。 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在会计信 息规范化和企业资源集约化方面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就会计信息规范化来讲, 央企会计信息不仅在企业内部管理、决 策与考核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高 。同 时,在央企监管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中 的地位明显增强 。就企业资源集约化来 讲,央企以资金集中为核心、以预算管理 为平台的资源集约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 效,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王志成也注意到,会计信息在外 部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与考核中 的地位上升,对会计信息质量也起了反 噬作用 。企业资源的快速集中使部分企 业更便于释放规模冲动,在一定程度上 对产能的过快增长和杠杆率的过快提高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理解了这一 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指导意见》中 规范核算和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占有很重 要的位置。
二是理论的启示与驱动 。通过梳理 公司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王志成发现,理论界 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规范性研究较 少 。实证研究通常是在大样本的基础上 探索规律性认识,但对于具体企业的实践 引领作用并不明显 。 目前,从理论界、专 业协会等的规范性研究成果来看,能够 取得高度共识的观点之一就是业财融合。
三是技术的更替与推动 。近年来,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企业财务信息化、数 字化、智能化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 。高 标准化、高重复性和低附加值的传统财 务工作,将会持续集中共享并实现智能 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从手工到智能 化、自动化的转变,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 变和效率的提升,更是工作内容的丰富 化和工作成果的优质化。
四是政策的转型与要求 。党的二十 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 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效 益优先 。从国资委的监管要求来看,其 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旗帜》撰文指出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做强做优做 大国有企业有机统一”“当前,‘做强’‘做 优’更为紧迫”。
八点建议
王志成介绍,2021 年 2 月至 10 月,课 题组分别深入 8 家央企,对企业的财务 管理方法与经验进行了全面 、深入 、系 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与 8 家央企的总 会计师围绕企业财务工作的心得体会和 未来财务转型趋势的研判与思考进行了 专题座谈交流,力求总结财务管理的央 企模式和中国经验。
课题组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保障” 的财务管控总体架构。“一体”指以战略 规划制定与落地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两 翼”是以合作与监督守住风险管控的底 线、以服务和赋能追求价值创造的目标 , “三保障”则包括以效率为导向的智慧转 型、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持续优 化导向的管理评价 。在此基础上,课题 组报告围绕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基于非上市企业的财务管理双 目标观 。经典的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价 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一理论 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设为前提,以资本市 场为基础 。但是,大多数中央企业并没 有整体上市,且有效市场假设并不总是 符合实际,企业价值难以可靠衡量 。因 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不能直接成为企业 财务工作的引领目标 。为此,课题组提 出在中央企业财务管控中,价值创造和 风险管控应该并重。
二是财务价值创造职能的界定与系 统归纳 。财务如何参与企业的价值创 造? 课题报告从财务自身效率的提高与 新型业务的运营、财务为业务管理提供 信息服务、财务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与 备选方案等 3 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三是财务视角企业风险分类及其管 控方法 。传统风险分类方式的不足是不 同的风险类别与风险管理的手段难以对 应 。课题报告把风险划分为四个层次: 与财务有关的合规风险、需要建立制度 或实施流程来管控的风险、需要设计或 实施交易管控的风险、债务风险和流动 性风险。
四是独立、赋能、牵制导向的业财关 系。从“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 出发,课题报告强调财务的职能定位并 非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 , 一方面,财务要配置资源,支持企业战略 目标的实现,提供信息与备选方案,支持 决策、服务业务;另一方面,财务应该有 效参与战略规划制定,以财务的视角和 方法,平衡发展机会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五是战略导向、考核落地的全面预 算管理 。未来的预算管理应实现“三个 打通”,即打通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 系,打通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 系,打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 系,用考核手段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六是顺势而为、积极拥抱的财务转 型态度 。在技术加速进步的当下,财务 应该积极拥抱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对 高标准化、高重复性和低附加值工作的 替代完成财务的转型升级。
七是业财融合、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 建设。未来,集团化财务将会是一个分层 结构,即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以及战略财 务 。不同层级的财务人员所需要的能力 结构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强调财务专 业能力、熟悉理解业务的能力、信息技术 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诚信能力。
八是持续优化、自我赋能的财务管 理评价 。王志成认为,在对企业财务绩 效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应该开展财务管 理评价 。财务管理评价涉及三个方面的 问题:用什么指标评价,也就是财务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如何评价,也就是财 务管理评价工作机制的问题;评价的结 果如何使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