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国有集团公司及实物资 产管理背景
M国有集团公司(以下简称"M 公司“)成立于2013年,经直辖市 市委、市政府批准,由两家大型国 有企业重组而成的国有法人独立公 司,M公司作为能源项目投资建设 与运行管理主体,以热源、气源、 电源为主营业务,承担着保障能源 安全稳定供应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优化的重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M公司拥有控股企业50余家,形 成了能源板块、金融板块协同发展 的国有集团公司。作为能源行业的 代表,M公司实物资产主要包括: 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运输设备、 生产设备及设施、电子设备、办公 家具等,实物资产呈现行业分布广、 金额高、数量多等特点。鉴于实物 资产是M公司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建立实 物资产管理体系,有利于夯实实物 资产管理基础,保障实物的真实性、 准备性、完整性,从而提高实物资 产效益与使用效率。
M公司搭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 境的三级管理构架和管控体系,实 物资产主要采用"集中管控、分级 管理”的模式,总部垂直管控所属 二级企业,所属二级企业则落实三 级企业资产管理。M公司作为集团 公司本部,作为集团实物资产管理 理念及管理制度的制定者,设置资 产管理部门,各级所属企业根据集 团资产管控要求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岗位, 具体负责资产的购置、日常管理、 处置等实物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二、M集团公司实物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实物资产分 类験
M公司实物资产中的重中之重 是固定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 理是首要工作。M公司全集团范围 内存在固定资产定义不合理、不统 —的问题。部分所属企业固定资产 定义中保留单位价值2000元的认定 标准,该标准会计准则早已废弃不 用,但是在M公司部分所属企业仍 然沿用,一方面可能导致同样的实 物资产,由于单位价值不同,导致 管理方式不同,造成资产管理及财 务核算费用归属混乱,例如同样的 复印机,一部分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按使用部门计提折旧,一部分未按 固定资产管理,未按使用部门计提 折旧,导致部门费用归属标注不一 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 速发展,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也逐 年上涨,单价2000元的认定标准, 不一定符合所属企业实际情况,可 能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例如大型发电机器的零配件,单价 远远高于2000元,但是作为单独的 固定资产管理明显不合时宜。
(二) 缺乏实物资产管理的基 础数据
M公司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十年 中,未开展全集团范围的实物资产 清查盘点专项工作,无法准确掌握 集团各级所属企业实物资产的准确 数据,实物资产的相关数据仅来自 于财务核算系统的固定资产卡片, 未建立全集团范围内的实物资产管 理台账,据此可见,M公司资产实 物清查基础薄弱,可能导致实物资 产财务账与资产实物不符,甚至国 有资产流失的风险。M公司无法准 确掌握实物资产的数量,就无法更 具体、更全面的开展实物资产管理 工作。
(三) 缺乏实物资产管理规范
M公司实物资产实施"分类管 理,归口负责”的原则,M公司集 团本部的资产管理部负责本部房屋 建筑物管理,办公室负责集团本部 办公资产、车辆的管理,信息中心 负责集团本部电子设备的管理,财 务部门负责集团本部资产价值的管 理。集团本部各部门各司其职,按 照集团的总体要求实施实物资产的 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及处置管理, 除此之外,未开展实物资产管理的 其他活动,亦未形成统一的实物资 产管理规范,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低 效的风险。
另外,M公司集团本部的资产 管理部、办公室、信息中心未对各 级所属企业实物资产实施监管,各 级所属企业与集团本部的实物资产 管理活动一致,存在国有资产集团 管控失控的风险。
三、M集团公司实物资产管理 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开展实物资产清产专项 工作,核清实物资产管理底数
资产清查是对各项资产进行实 地盘点和核对,查看资产的实有数 量和状态,从而确定资产账面数和 实有数之间的关系。M企业开展实 物资产清查的目的是摸清家底,为 实物资产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1.明确资产清查范围。区别于 财务部门管理的货币资金、有价票 据等资产,这里提及的实物资产主 要包括有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和低 值耐用品。从会计准则角度来说,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 有形资产:(1 )为生产商品、提供 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国家标准而言,固定资 产的定义是:使用期限一年以上, 单价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 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 的资产。与此同时,低值耐用品是 相对固定资产而言的,通常指企业 为生产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未达到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但使用寿 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企业开展实物资产清查前必须明确 清查范围,保障资产清查的“应查 尽查”,鉴于M公司集团本部、各 级所属企业皆有自己的固定资产和 低值耐用品的定义,资产清查前无 需严格区分,全部固定资产和低值 耐用品都纳入清查范围,与此同时, 随着资产清查的开展,不断深入了 解各级所属公司实物资产的特征和 状态,再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和低 值耐用的定义,为实物资产管理奠 定分类基础。
2,明确实物资产清查方式和责 任。为了保障实物资产清查结果的 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在M公 司人员高度参与下,可以聘请专业 的咨询机构,共同开展实物资产的 清产专项工作,充分利用咨询机构 专业人员,可以提高资产清查专项 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双方相互监督、 相互制衡,共同对资产清查结果负 责,有利于保障资产清查结果的有 效性。
3,明确清产问题处理机制。在 资产清查盘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 种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问题处理 机制尤为重要,此时遵循“集团监 管、所属企业履行主体负责”的原 则非常关键,集团本部是专项工作 的发起者和监管者,所属企业是专 项工作的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充分 发挥双方的职能定位,有利于促进 项目的顺利实施;另外,资产清查 结果需要认真严肃对待,遇到实物 资产盘亏、盘盈的情况,需对相关 资产及时登记造册,厘清具体原因, 合理追究相关人责任,提出切实可 行的解决建议,联动财务管理部门 共同确认问题,遵循问“准确核实、 及时整改”的处理原则,资产清查 专项工作结束后,确保实现实物资 产"账实相符”的管理目标,堵塞 实物资产流失的管理漏洞。
(二)健全实物资产管理规范 制度管控是管理实践中有效的 管控方式,可以使工作开展有据可 依,达到管理目的。M公司未开展 实物资产的配置管理、日常管理等 必要的实物资产管理活动,因此未 形成一套适用M公司自己的、行之 有效的管理规范,搭建实物资产管 控体系,首要是健全资产管控规范。
识别实物资产管理问题。M 公司实物资产管理目标是国有资产 的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该目标,M 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还有哪些距离, 需要充分了解和评估,进而才能"因 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历史 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同时,也建立 了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夯实实物 资产管理基础。实务工作中,识别 实物资产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 法:调查问卷法、关键工作人员和 管理人员访谈法、现有管理规范研 读法、实地检查法等,尤其可以充 (下转第10页)分利用实物资产清查的契机,全面 深入了解M企业各级所属企业实物 资产管理现状、各行业实物资产特 点、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 拟采取的解决措施等。
2.确定实物管理需求和管控方 式。M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需求对 管理规范影响巨大,以此确定管理 需求意义重大。针对M公司实物资 产管理基础薄弱的情况,管理需求 很可能是夯实资产基础,核实实物 资产底数,建立管理组织架构,明 确管理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和权限, 完整的资产管理架构和明确的职责 分工有利于实现实物资产安全、完 整的管理目标。管理规范需紧密围 绕上述需求而展开。另外,实物资 产管控方式也影响管理规范的建立, 即采取集权实物资产管控方式还是 分权实物资产管控方式,两种方式 对管理资源、管理条件都有不同的 要求,需要M公司根据管理习惯确 定,进而完善实物资产管理规范。
3.构建实物资产全生命周期管 理流程。M公司缺少实物资产的配 置管理、资产调拨管理、日常运维 管理、清查盘点管理,因此需要从 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角度,重新 梳理实物资产的管理流程,从资产 购入、使用、处置三大阶段,识别 每个阶段每个管理流程存在的风险, 进而确定M公司目前能实施的切实 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实物资 产管理流程图,再配置相应控制表 单,形成实物资产管理手册,作为 实物资产管理规范的重要补充部分。
(三)完善实物资产管控信息 系统
引进及建立实物资产管理信息 系统,将M企业实物资产全部录入 信息系统,设置科学合理的管控流 程,将实物资产的购置、调拨、维修、 大修、更新改造、清查盘点、处置 等全部管理环节纳入资产管理信息 系统,同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互通互联,实现资产实物数据与资 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数据一 致,确保资产管理的“账卡相符、 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的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而进一步保 障固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以上为M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 体系建设的思路,明确了集团公司 三级管理职能架构和资产具体职能, 详细介绍了 M公司实物资产管理存 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系统阐述了 实物资产清查盘点、管理规范建立、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等职能的管 理建议,建立适合M公司的实物资 产管理体系,期望对国有集团公司 的实物资产管理提供积极有益的帮 助。
作者单位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天津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