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业财融合助力博物馆财务人员“三坚三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国家文物局全国备案博物馆统计数据显示,至2021年,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18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的数量达到4194家,接近备案博物馆总数的70%。

  国有博物馆因其自身的公益属性,场馆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博物馆财务人员的“三坚三守”成为保障财务支出合规合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明现状

  博物馆的业务部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展示博物馆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财务部门则是保障博物馆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二者共同构成博物馆基础架构,互为补充,而非对立。然而,在涉及具体工作项目时,有部分业务人员更加注重工作效果,既希望财务人员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又希望降低审核要求、简化报销程序、缩短报销时间,并认为财务人员的严格把关是一种不懂变通、不够灵活的表现。

  例如,在执行支付手续时,财务人员需要严格履行财政政策,报销单据、报销金额均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支付。而业务人员有时会将报销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对于发票信息有误、缺少领导签字、缺少请示或会议纪要等情况,会以已经得到领导口头认可、工作已经完成等口径要求财务做好保障,进行报销支付。但从制度角度,这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可能产生矛盾甚至隔阂,从而影响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何做

  坚持学习,打破业财信息壁垒,助力财务人员职业发展。博物馆财务人员想要更好地做好财务工作,就必须勤于学习、锐意进取,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业财融合能力。从服务于业务工作转变为参与到业务工作之中,打破博物馆内部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学习文博专业知识,更好地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的服务水平。同时,财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升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完成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

  守正创新,强化业财制度融合,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博物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需求,切实有效地减少前置审批有纰漏、预算申报资金不足、执行支付手续不全等情况的发生,使业务进度和预算执行进度保持一致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发展。例如,博物馆制定《文物征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时,需考虑征集文物所需要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搜集文物信息、同文物收藏者沟通联系、申请立项、专家鉴定等必要环节,并充分考虑本馆《收支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物征集流程。

  财务人员也需深入了解文物征集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制定《办法》把好经费关口,组织相关人员了解《办法》,明确相关部门需要落实的各个要点,确保相关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谋发展

  1905年,爱国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百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逐渐从幼小走向强大,从数量稀少、种类单一走向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极大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财务人员应始终秉持专业精神,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对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预警,创造安全的运营环境。坚持准则,守则敬业,同时,结合场馆的发展需要,坚持学习,开拓创新,提供专业的决策参考,做好资金保障,将每一笔财政资金物尽其用,稳中求进,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内容转载自《中国会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