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精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近年来,在财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和部办公厅的指导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基础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不断改革创新,推动资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夯实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资产管理保障基础
截至2023年9月底,学院资产总规模125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7837万元,无形资产12993万元,在建工程4062万元,长期股权投资3182万元;各类资产卡片合计2.8万张。学院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学院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内在要求。学院党委严格落实内控管理要求,以历次巡视、审计整改为抓手,将制度建设覆盖资产管理各方面、全流程,今年已先后新增和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采购管理等制度10项,内控风险防范制度8项。
二、明确管理责任,完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今年以来,学院党委按照统一集中、分类分级管理原则,针对学院宿舍、教室等资源难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这一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内设机构、调整业务分工,加强跨部门资源统筹,推行资源平峰管理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校舍资产使用率。在日常管理中,学院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各部门持续完善申购审批、入库验收、使用保管、资产处置等工作流程,形成管理闭环。同时,组建跨部门资产管理员队伍,使各部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资产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强化“人人管资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推动了学院资产清查等重大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资产配置的预算硬约束
学院始终坚持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资产配置环节,全面落实部党组过紧日子要求,扎紧预算口子,从源头避免资金浪费。今年,学院为夯实预算支出盘子,首先按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支出进行分类管理,在预算安排上坚持“有保有压”,决定优先保障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培养项目、教学科研重点项目和基本运行支出;重点压减日常变动费用、建设开发项目中的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其次组织主要支出部门开展多轮项目论证,做实项目支出,压减后勤维护和大修项目预算1101万元、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预算886万元以及培训宣传等业务经费预算104万元。通过完善考核机制、优化预算编制、强化过程监管等措施,学院全年累计压缩各类预算81项、合计金额2388万元。
四、加大节能改造,探索可持续的能耗管理模式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按照勤俭节约、讲求绩效、绿色环保的要求,指导各部门开展资产配置工作。学院能耗支出较大,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积极尝试以绿色环保投资等方式节能降本。例如,利用学院能源中心屋顶平台,引入光伏发电先进技术,建设70K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光伏项目今年4月份已正式并网发电,截至9月底,累计发电约3.6万度,经济效益明显。能源中心光伏项目案例对于学院能源系统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
五、开展修旧利废,充分挖掘设备资产使用效能
学院始终强化资产使用部门的维修保养责任,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充分挖掘资产使用效能。例如,大型设备方面,对4台原值为733万元的燃气蒸汽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让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锅炉排放重新达到国家最新标准,并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大幅节省了设备投资支出;教学设备方面,对电脑教室进行虚拟化改造,使65台电脑摆脱了原有性能和配置的局限,延长了使用寿命,优化了教学功能;办公设备方面,将已到使用年限电脑的机械硬盘升级为固态硬盘,使其运行速度满足日常办公需要,做到物尽其用,今年已累计升级20台到期电脑。
下一步,学院将按照财政部党组统一部署,落实朱忠明副部长在财政部部门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全力破解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