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财务流程化改造信息化运作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1+1+N”审计整改体系实践

 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审计整改作为审计监督的最后一环,是发挥审计监督价值的重要环节。部分企业在审计实践中,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现象,审计整改数量多、整改时间长、整改质量不高,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整改体系。2019年以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股份”)积极探索搭建审计整改体系,通过流程化改造、信息化运作,打通了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铝股份特色的“1+1+N”审计整改体系,运行三年多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图片


第一个“1”即围绕中铝股份《审计问题整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顶层谋划角度理顺审计整改的责任体系,明晰审计整改的管理流程。《办法》首次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整改责任,理顺了整改流程,完成了审计整改工作的顶层设计,为审计整改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个“1”即搭建中铝股份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将审计整改管理职责、审计整改管理流程嵌入审计整改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审计整改工作赋能,实现审计整改向信息化转变。整改台账由手工录入方式向电子表单化转变,整改日常管理由人工协调向系统自动推送转变。

“N”即依托《办法》和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制定的与审计整改相配套的审计整改动态管理机制、审计整改评价体系、成果运用机制等。

 


图片

(一)明晰职责,构建“三位一体”的审计整改责任体系
在审计整改体系建设之前,整改责任不清晰是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责任“缺位”,审计整改责任不清,导致相互推诿扯皮;责任“错位”,把审计整改责任定在内部审计部门,错把监督责任当作主体责任;责任“越位”,内部审计部门在整改的最前线,业务部门参与少,审计整改效果不理想。经过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中铝股份把审计整改责任界定为三大主体、三大责任:一是被审计单位承担审计整改主体责任,这是审计整改的最基础、最关键环节;二是业务管理部门是审计整改的指导者、管理者,承担审计整改管理责任;三是内部审计部门是审计整改的监督者,承担审计整改督办责任。基于以上认识,2019年初,中铝股份正式下发了《办法》,不仅清晰界定了审计整改责任,在制度上构建了被审计单位、业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相互协同的审计整改责任体系和整改工作格局,而且明晰了审计整改方案、审计整改过程管理、审计整改销号三大流程。《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铝股份“1+1+N”审计整改体系完成顶层设计。

(二)搭建平台,将“三大整改责任”嵌入“三大整改流程”
整改台账管理法是一种普遍的对审计问题整改进行管理的方法,但是对于一家拥有30余家下属企业的集团型企业来讲,台账法难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中铝股份积极探索审计整改的新手段、新方法,即审计整改信息化。把审计整改责任体系落到实处,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整改责任嵌入审计整改流程。

一是整改流程的系统梳理和设计。把问题整改流程划分为制订审计整改计划、审计整改过程管理、审计问题整改销号三大子流程。其中,制订审计整改计划是基础,推进过程整改是关键,整改销号是结果。三大子流程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形成审计整改流程的统一体。

二是规范信息输入输出表单。根据不同用户需要,规范并统一审计整改平台的数据输出内容,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审计主体、问题描述、报告问题编号、整改计划、月度整改进展、整改成果表现形式。

三是审计整改系统开发与完善。系统设计开发团队基于三大责任、三大流程,开发了中铝股份审计整改信息系统。该系统将三大责任嵌入三大子流程的每一个流程,实现了系统固化绑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系统优化之后,中铝股份将该系统推广到全系统所有审计项目,审计整改平台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系统审计整改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三)动态管理,审计整改实现全过程常态化管控
中铝股份规范了审计整改平台的管理规则,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后制订审计整改计划并上传系统,每月提交最新整改情况,整改结束向系统提交问题销号证据资料,实现了审计整改的全过程可视。为配合审计整改平台的顺利运行,中铝股份建立了审计整改的动态管理机制,每月召开审计整改例会,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对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整改方案进行审核、对问题整改进展难点进行协调指导、对整改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审计整改实现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在整改方案、过程管控、整改销号三个阶段的“双保险”“双把关”。

(四)整改评价,从难衡量到分级整改促整改质量提升
审计整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下不为例式整改”“书面式整改”“盆景式整改”等现象,原因是缺乏整改标准或标准不明确。为解决这一问题,中铝股份探索整改标准分级管理方法。

一是整改标准分级管理、重复问题提级整改。将整改标准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最基础的整改,仅对单一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特点是整改简单、见效快;第二级是指涉及一类业务流程的相同或相似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归类整改,实现一类业务、相同流程的规范管理;第三级是指涉及多个业务流程的同类问题,或是涉及多个企业的类似问题,通过顶层介入,进行系统整改,在更大范围提升审计整改质量。

二是引入问题重复发生率指标评价整改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是衡量整改质量的重要指标,即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复发生的问题数量占本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总数的比例。为了降低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率,引入问题重复发生率指标,以评价整改质量。

(五)成果运用,深度实现审计价值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短板漏洞,反之,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实现良性互动。2019年以来,中铝股份把审计成果运用作为实现审计价值的有效方式,通过“问题求同”找出审计问题的共性特征,通过“问题求异”找出审计问题的个性特征,并积极探索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充分挖掘审计整改平台“问题数据库”的价值,通过“提取公因子、合并同类项”,对问题多发的合同管理、授权管理、外包管理、招标管理等环节,按照职责分工向职能部门反馈意见建议,促进管理提升。二是组织所属企业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自查,补短板、堵漏洞。三是对于个性化的重要风险和突发问题及时进行全系统预警,坚持通过《内部审计简报》《风险提示函》等方式做好事前风险防范。

 

图片


实现了现场审计、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的贯通融合。通过“1+1+N”审计整改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中铝股份有效打通了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审计报告、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三大流程的贯通融合,补齐了审计整改“短板”。

审计整改质效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审计问题整改实现了全覆盖,所有问题都纳入整改平台管理,实现了应改尽改,一批历史问题彻底销号,损失追回,风险得以化解,违规责任得到追究。二是整改效率明显提升,整改计划完成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三是整改质量明显提升,“形式整改”问题明显下降,重复整改问题呈逐年降低趋势,通过审计成果运用修复了合同管理、招标采购、授权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整改生态不断优化。一是整改责任更清晰。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和“一把手”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得到有效落实;职能部门作为审计整改的重要一方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整改质量。二是整改流程更顺畅、链接更紧密、管理更动态。三是知识管理不断加强。审计整改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日益成为职能管理部门改善和创新管理的“源头活水”。四是管理改善、风险防范等理念深入人心,事后审计整改向事前风险防范转变步伐加快。


来源:《中国审计》2023年第17期内部审计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