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管理会计责任中心绩效管理案例分析——吉利汽车的责任利润中心建设与绩效考核

 据《财务与会计》2019年23期,面对汽车制造竞争加剧,集团业务急速扩大、销量快速增长和客户需求多元化的情况,吉利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汽车)2010年开始探索采取利润分离的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即产品线责任利润中心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核心思路是突破传统的组织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绩效为目标,为企业内部资源协调、运营控制、业绩评价和员工激励等提供业务决策依据,明确责权利,衡量和评价经济成果。责任中心管理模式以每一个量产车型利润为目标构建,依据其产品、顾客、地区或销售渠道来建立核算网络并配置人、财、务的分权组织。吉利汽车把责任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全面推广至销售、研发、采购、量产新基地,同时开展相关职能专项经营体建设。

  (一)经营体建设

  经营体是企业根据核心业务流程划分的“经营链”,是可以独立核算的最小组织。这一管理模式核心要素是明确资源量化,确立内部交易价格体系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经营体的推进使得销售模块中的营销人员享受市场占有率及销量提升带来的收益;研发模块中的研发人员的收入和新品研发进度和市场表现密切挂钩;制造模块中所有制造人员不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分享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等带来的经营收益。同时绩效考核、薪酬评价与分配体系逐渐完善,在激活整体组织的活力方面效果显著。

  以制造经营体为例,各制造类公司根据核心业务流程划分“经营链”,将企业员工划分为若干可以独立核算的最小组织单位——经营体,而经营体之间通过内部价格进行工厂各工序间的交易合作,将每一个经营体作为业绩核算单位。产品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流转,从而构成整个经营链。经营体考核强调“物料和能耗的节约以及效率的提升”,主要考核指标包括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作业面积的节约、人员的减少、工装设备使用寿命延长、员工技能提升,等等。

  (二)责任利润中心的绩效考核

  1.责权利下沉,激发基层责任单元活力

  激发基层责任单元活力,责权利下沉是吉利汽车责任利润中心建设过程的DNA。通过划分经营体核算单元,采用去行政化、职能化的手段强化基层的专业化能力,重构了任务到位、资源到位、激励到位、直面市场的责权利一体化运营体系。通过不断优化的内部劳务及资源使用的内部价格结算体系,强化了各产品线基于毛利的业绩目标;将可管、可控、可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各类资源下沉到基层责任单元,赋予基层责任单元与此相关的人财物管理权,实现“目标、资源、权利、激励”纵向穿透。同时,管理会计工具配合绩效管理,建立简单、直观的考核激励机制,以绩效激励价值创造和任务目标确保配套各项改革的资源包、任务包、权利包到位,达到激发基层经营团队活力的目标。此外,采用行为红线控制基层责任单元风险,利用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资金流、物流的分离,在资源下沉的基础上,实现了公开、透明、实时的业务活动管控。

  (二)绩效考核+激励驱动,确保奋斗者文化落地

  吉利汽车经营体牢牢把握岗位、绩效和薪酬三个核心要素,获得了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业务增长和员工获益的双赢局面,同时有力确保了吉利汽车“以奋斗者为本”文化落地。首先,以绩效机制确保各单位核心业绩基本目标的达成,一旦确认某个因素成为发展瓶颈,就及时调整并改进,使得企业各经营体在不断优化的业务设计下精益求精,确保企业当前运营达到目标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收益。其次,以经营体机制鼓励各业务实现增值及挑战目标达成,即在现有的业务设计下精益求精,在新的业务设计下创造价值。如销售经营体设置超额奖项激励员工“高压力、高绩效、高收入”。在实现基本的绩效目标后,激发潜能,挑战更高层级的目标/收益水平。

  吉利汽车的产品线责任利润中心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依托经营体,设计出各利润中心盈亏分析模型和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分清经济责任,奖惩分明,进一步把成本管理重心从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该模式改变了制造企业重核算、轻管理,重对外财务数据披露、轻对内管理数据分析,重产品成本计算、轻经济责任考核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