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管理会计研究》2020年01期,“风险互联”协同管理是指通过风险间的关联性,协调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层级、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相互配合,对风险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管控,全面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山东电力全面梳理各专业风险对应的业务流程、风险成因、管控措施以及风险案例等要素,深入分析风险关联性,通过构建通用化风险管控流程、探索真实化风险管理场景、打造数字化风险监控平台、建立风险协同防控新机制,搭建了基于“风险互联”的协同管理体系。
(一)简化与全面谋共存,构建通用化风险管控流程
对于山东电力而言,高度细分的部门及处室业务职责,意味着管理高度专业化,导致业务基础管理壁垒增加,各专业之间的风险管理事务缺乏沟通了解。为充分提升风险管控通用化水平,山东电力以重大风险信息框架为出发点,从易发生风险的关键业务环节入手,在保持全面性、专业性的前提下,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提炼,绘制了风险管理的模块化流程图。同时,将各个业务环节的命名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深入分析各类风险成因,对各个关键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并明确各类风险基本管理措施,规范业务风险管理。
(二)案例与启示为借鉴,探索真实化风险管理场景
为帮助风险管理人员有效识别风险并及时、准确地进行防控,山东电力充分收集内、外部的风险管理案例,对案例的基本环境、具体成因、防控措施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与公司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环节、主要管理部门、涉及制度条款进行对应,形成含案例描述、风险成因、责任单位(部门)、涉及环节、违反制度、应对措施以及案例启示为一体的风险管理场景。风险管理人员可通过真实风险管理场景的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也可通过借鉴风险管理成功案例中的防控措施、失败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升风险识别和管控的准确性、有效性。
(三)信息与预警求突破,打造数字化风险监控平台
为实现风险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山东电力梳理分析现有的风险管理指标、经营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等,结合实际业务,以国网公司风险分类框架为基础架构,从“风险视角”对指标进行分类和提炼,搭建风控管理报表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化风险监控平台。风控管理报表体系主要包含风控管理基本情况表、重大风险关键指标表和各类风控工作开展情况表三大类,从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和风险管控结果两个方面展现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全貌,以标准化的图表形式反映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演变,以结构化的分析方式查找风险管理薄弱点,锁定风控重点,剖析风险成因和管控方式,适时发布风险提示函,预警风险防范,加强风控工作针对性与目的性。
(四)专业与整体相结合,建立风险协同防控新机制
山东电力在充分考虑各部门职责后,深入进行业务调研,形成统一管控与各部门协同的风险管理模式,绘制风险因果思维导图,明确前端风险及后端风险,并标明主要责任部门,提高风险管理措施执行的有效性。一方面,各风险管理部门在面对具体风险时,根据业务范围内的职责明确风险的预防、应对等措施,并以“风险互联”关系为指导,积极与涉及部门进行沟通,发挥各专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对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点进行协同管控,达成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另一方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风险的协调管控,明确各专业风险的前后端关联性,对专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审核,推出公司整体层面的风险防控计划,并推动落实,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