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管理会计》2021年03期,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创新,潍柴集团传统的以人工核算为主要方式的核算型成本管理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急需转变成本核算方式与成本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大智移云背景下,潍柴集团成本管理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标准化
潍柴集团在进行成本管理模式变革时,首要工作就是在集团内制定一套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包括标准化的会计科目、核算手册、核算流程与指标库等。会计核算体系标准化是成本管理模式升级的基础,是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以及绩效管理的前提。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能够保证集团内各种成本的核算口径、归集方法与计量方式一致,能够保证集团整体数据的分析计算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之上。
会计核算体系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与处理效率,而且促进了成本的规范化管理。数据质量与处理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为:财务审批以及核算流程畅通,没有阻塞点,节省了单据传递的时间;财务报销流程可视化,不符合标准的单据无法提交,缩短了报销时间;银企直接付款、凭证一键生成,每一步的操作时间都可计量;财务信息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核算,节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二)实现成本闭环管理
按照成本管理的时间顺序,可将成本管理划分为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绩效评价五个阶段。潍柴集团成本的预算、核算、控制和分析系统实施效果良好,且成本预算阶段已实现闭环管理。战略执行与预算目标就是要明确集团长远规划,制定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目标,明确各经营主体预算目标;预算编制是要分解总体目标,结合实际经营情况编制全面预算;预算执行分析即以预算目标为导向,指导生产经营,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与滚动预算都要注重数据的有效性,并将预算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预算调整时要将预算与实际相结合,按季度定期滚动;预算考核要以预算为考核依据,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体系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标准化之后,潍柴集团开始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潍柴集团最早于2004年就开始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引入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早期的信息化主要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即只针对具有信息化需求的部门或业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升级与改进。虽然早期阶段信息化的建设是零散的、缺乏系统管理的,但此阶段为后期全面信息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潍柴集团又陆续引进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共享和商务智能等系统,使其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