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务与会计》2024年01期,D公司适应改革趋势、提升公司预算管理质效,从建立精准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优化科学预算考核体系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促进了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
(一)建立精准预算编制体系,全面覆盖业务事项
1.建立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目标设立体系。公司的战略目标往往难以量化,也难以单独分解至各个部门和具体事项中,为此,D公司选择通过建立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目标设立体系把战略目标变成可操作的指标,以此确立公司战略目标对预算管理的引领作用。
2.构建以标准成本体系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模型。D公司通过构建单位基础信息库与标准成本库并将其导入全面预算管理,固化业务事项预算和项目预算的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标准成本体系的预算编制模型。
(二)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体系,提升预算约束能力
1.建立“月度反馈、季度通报”预算管控机制。D公司按照时序将年度预算分解为月度预算并建立月度预算管理制度。以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为例,预算方案下达后,项目管理团队需结合工程量预测、工程进度预测等业务计划将项目预算进一步分解成月度预算,并要求单项工程的单项预算根据计划严格控制预算进度和支出。在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微应用每月会自动生成月度预算执行报告,实现标准成本法对单项预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自动核算。项目负责人可通过查收核算后的成本差异结果,及时核查导致成本差异的原因,洞察预算执行偏差风险。
2.建立预算动态调整机制。D公司原本实行原则上一年仅一次的年中预算调整制度,调整时间固定在9月份,与年初预算编报时间间隔较短,较为强调预算刚性,在发生重大预算偏差事项时无法合理调配预算资源、及时响应预算调整需求。为此,D公司完善项目储备库,在项目入库时增强项目可研评审和关联性论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滚动排序,将当年预算下达后发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提前履行入库备案程序并实行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年中调整时,直接从项目储备库中按照优先时序选择需要纳入年中调整方案的项目,相当于拓展了年中预算调整的时间窗口,与实际业务需求贴合更为紧密。对于未纳入当年年中预算调整方案但已列入储备库的项目,纳入下一年年初预算编制草案,由此建立更灵活的预算动态调整机制,使财务计划和预算安排既符合业务开展需求又符合预算整体规划,有力保障了预算可行和预算平衡。
(三)完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良性管控闭环
1.优化预算考核与评价方式。
一是建立“四核三维”定量考核体系。首先,D公司按照所属单位和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职责,将其划入投资、成本、收入、利润四个责任中心,并分别设置不同的关键考核指标,明确各责任中心的经济目标、责任范围和分配权限,以责任结果导向保证考核指标科学体现预算执行成效。其次,针对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涉及的独立经营主体,拓展多维度考核评价指标。一方面,沿用原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经济效益指标,保证预算评价能够贴合电力公司运营的总体方向,并且充分体现注重投资经营效益、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的核心原则。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电力企业定位,将其公益性质、盈利性质相关表现全部纳入考核指标范畴,引入除电力企业之外的用户、政府、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完善考核指标的覆盖面,以提升预算考评结果对未来投资决策的参考意义,保证预算执行遵循公司战略方向。最后,采用横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计算考核结果。横向以本年预算目标和考核指标为基础,各指标按照熵权法确定对应分值。纵向对比各主体本年预算考核结果与历年数据,对考核得分优秀或得分持续稳定的主体给予额外加分奖励,并关注预算考评结果波动较大的主体,分析其波动原因。
二是对年度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执行过程情况进行定性评价。年度预算编制质量评价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准确性、预算编制及时性和规范性以及预算工作组织周密性等;预算执行过程评价包括对各单位、部门的预算目标完成率、预算偏差进行决算审核,以及对预算执行报告质量和及时性的评价。
2.建立预算考评结果运用机制
D公司建立预算目标与绩效考评结果关联机制,将各单位及部门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其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参考,依照考评等级核减相关单位及部门下一年度预算限额或按照相应比例扣减年初预算控制数,以此达到激励及约束目的,同时形成全面预算管理有效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