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合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探索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谭 娟 姜蕴硕

一、引言

从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不乏国有企业的身影。2018年,“中兴事件”拉开了中国企业合规的序幕。国务院国资委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推动合规要求向各级子企业延伸,加大合规管理力度,到2025年,中央企业基本建立全面覆盖、有效运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央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基于此,有必要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并立足财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结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理论与实践,建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长效机制,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一)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从财政部近几年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看,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存在以下方面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1.资产和负债不实。如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会计报表中,存在未将预付账款中已到货部分与应付账款暂估款抵销,虚增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60,656万元。

2.虚增收入。如中兵红箭全资子公司中南钻石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在未签订销售合同且货物未实际发出的情况下,对罗源县某刀具厂等四个客户开具销售发票,虚增收入1711.8万元,虚增利润1462.34万元。

3.成本费用不实。如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将发生的经营性修理费用3,493万元计入制造费用,后红字冲销当期制造费用转入在建工程,导致少计成本3,493万元;又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对已完工技改项目延期结转固定资产,造成少计2016年度折旧1,345.43万元。

4.财务报表信息失真。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合并报表中,因抵销不充分造成少计管理费用8,578.28万元、多计营业成本8,171.28万元、多计存货407万元。

(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综合内外部影响和主客观因素,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高

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尚有缺口,除必备的财务专业技术能力外,财务人员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特点相适应的管理规划能力,与企业标准化、流程化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能力,与企业业务模式、项目评估等重点环节相适应的风险管控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堵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漏洞。

2.业财融合不全面

财务管理未能与战略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科研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形成深度融合,财务人员对生产经营环境、业务流程、产品性能不熟悉,业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不理解,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发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3.合规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企业对诚信合规、廉洁从业等文化建设与宣传力度和延伸度不够,基层单位(部门)员工财经法纪意识淡薄,为获取单位(部门)利益或个人私利守不住底线,会计人员亦未能严控财务边界,未采取“严监管、零容忍”态度规范财务秩序,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4.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在全面性、合法合规性、执行性和适宜性方面存在缺陷,未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审批权限与层级,岗位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建立岗位轮换机制等,导致企业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5.业绩考核体系不科学

考核指标设置单一、片面,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短期不注重长远,只注重规模效益不注重资产质量,导致企业经营者或单位负责人为完成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而出现短期行为,甚至铤而走险出现违纪违规违法行为,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出现较大问题。

6.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财务部门未与审计、合规、纪检等监督部门形成协同联动机制,未充分利用审计、纪检等监督成果持续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问题整改不到位,未建立和完善问责追责制度,监督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屡改不绝。

三、合规新形势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一)合规新形势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源于舞弊行为产生的会计虚假记载和会计信息遗漏,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追根溯源,不难发现,一切人为修改会计信息数据的行为都源于会计信息数据本身的质量欠佳,而这种欠佳的质量又源自于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的财务风险的不恰当的弥补。

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深入,中央企业已逐渐步入全面合规时代。合规新形势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除了会计信息失真外,更多表现为企业因管理水平不高而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因此,合规新形势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更多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效益质量上来。

(二)合规新形势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是确保企业管理者正确决策、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反映出员工个人的诚信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同时会对外界传递和折射出代表企业所处行业的产能、产值等各种信号,是投资者判断企业价值并据此判断是否进行投资,以及国家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来源。

在当下资本快速流通的法治社会,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可以让企业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承担法律责任和遭遇声誉受损,还能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三)合规新形势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以合规为前提,只有合规的会计信息才受法律保护。合规的会计信息必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监管要求。合规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合规的会计信息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业务活动合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只有业务活动合规,才能从源头上减少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错报的可能性。

2.企业财务活动合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财务活动合规,要求财务核算合规,不做假账、不出假数,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实现会计信息质量合规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会计信息质量合规,企业必须一手抓风险管理,一手抓内部控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构建如图1所示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其中,财务部门作为会计信息质量合规的主责业务部门,既是会计信息的编制者,也是会计信息的监督者,是会计信息质量合规第一道防线的中坚力量。(见图1)

四、合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

合规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需要重点打造国有企业两种实力—硬实力与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和实现业务与财务互联想互通及形成双向联合驱动的能力。硬实力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举措,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体系,包括企业的合规文化、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监督体系。

软实力是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驱动力,软实力的提升能推进硬实力的不断完善,硬实力的完善反过来也可以推动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指导业务部门更加规范地开展业务,同时,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又离不开业务开展的现实土壤。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提升与业财融合双向联合驱动、硬实力与软实力彼此相互影响和渗透,共同推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一)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切实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应加强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履职管理,建立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实施科学评价与激励,加大轮岗交流力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加强财务人员以下四种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1.夯实专业技术能力。财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正确理解与适用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人员还应坚守职业道德,秉承廉洁奉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信息和编制财务报告,切实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提升管理规划能力。财务人员应通过参与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业务模式设计、合同评审等重点环节,参与战略规划、投资并购等重大事项决策,提升与企业战略和业务特点相适应的管理规划能力,从源头上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3.提升内部控制能力。财务人员应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理论,推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严格财务内控执行,定期开展有效性评价,在过程中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4.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源头治理,通过业财融合穿透监测,精准识别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及时预警风险,通过建立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处置风险,防止企业出现重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二)实现业财融合双向驱动,切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业财务融合双向驱动赋能,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开展信息化风险预警建设,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应推进信息化系统高度集成,及时发现合规风险。如实现采购合同付款审批流程、财务核算系统与合同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付款审批人员和财务人员可以直接打开合同链接,核对合同付款条件,将不符合合同付款条件的付款申请予以退回。

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的实时动态监测,实现风险即时预警。如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建立“风险-流程-职责”一体化的思路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如表1所示),通过信息化数据集成提示风险。

2.运用PDCA助推业财融合双向驱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近,不断自我否定以臻完善的过程。因此,业财融合过程中,需要不断循环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四阶段循环方式。

计划阶段(plan):分析现状,查找原因,找出影响因素,提出计划措施。
执行阶段(do):执行计划,落实措施。
检查阶段(check):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处理阶段(act):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摇摇笔者认为,可以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处理(act)与计划(plan)阶段,并通过执行(do)与检查(check)阶段识别风险,上述步骤交替循环,推动会计信息质量波浪式上升(如图2所示)。

(三)培养诚信合规意识,建设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文化

企业会计信息依据业务部门提供的原始材料编制,原始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原始材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全员的合规意识。如果企业员工合规意识淡薄,缺乏诚信道德,会导致原始材料失真从而引发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因此,企业应当从以下方面抓好合规文化建设。

1.抓关键重实效培育企业合规文化。首先,“上率下效”是培育合规文化的关键;其次,可以通过签订合规承诺,树牢清廉自律意识,对违规行为施行“硬约束”和“零容忍”;最后,在培育合规文化方法上,既要有负向的违规处罚,还要有正向的激励。

2.加强合规培训培育企业合规文化。首先,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法治合规专题学习,强化企业领导人员合规意识,带头依法依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其次,要将合规培训贯穿于员工入职、晋升、发展之始终,特别要加强对高风险部门、关键岗位员工的合规培训;最后,要通过学习典型榜样事迹和剖析违规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深化全员的合规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奠定会计信息质量基础

健全和完善包括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体系,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
1.做好外法-内规的有效衔接。财务部门可定期梳理、解读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则等,建立企业“外法库”,准确识别会计信息质量合规义务,并将其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内部管理文件,筑牢会计信息质量合规底线。

2.通过流程管理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是管理体系的载体,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流程分解,发现并解决制度的细节设计缺失和延伸不够、制度与制度间上下游脱节等问题。

3.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融入制度与流程。企业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将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内部控制规范融入制度,帮助业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确保会计信息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

4.开展制度评估发现解决制度缺陷。企业可定期通过部门自评、专项评估方式围绕“全面性、合法合规性、执行性、适宜性”四个方面对现行制度开展评估,及时发现制度中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制度与制度间冲突等问题,做好制度的“立”“改”“废”“释”,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良章”可遁。

(五)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

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者奖励方法和加强过程考核,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1.建立科学考核体系,要尽量做到“精准考核,靶向考核”,并不断优化考核指标,更好地体现不同企业的个性特点和难点;制定考核指标时,可进一步统筹,平衡结果指标和业绩关键驱动因素,合理设置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加强考核结果和激励的关联性正向激励尺度;进一步提升考核结果反馈及时性,尽量能够当期结束时及时激励。

2.重视业绩考核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避免重结果轻过程,重短期轻长远,以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者或单位负责人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健康长远发展,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六)强化监督与问责,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机制

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当一以贯之开展的工作,会计信息质量工作的持续巩固稳步提升,离不开健全各项长效监督机制。

1.建立监督台账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国有企业可以开展监督成果信息化建设,整合审计、纪检、巡视、巡察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大而全的监督台账,形成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清单,全面反映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全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2.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整改归零。国有企业应层层深挖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弄清楚问题背后的根源,合理制定整改措施,举一反三抓整改,坚决杜绝“把说了当成做了、做了当成做完了、做完了当成做好了”的表面整改、数字整改。

3.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整治“回头看”和自查自纠工作。国有企业可以“回头看”为新的起点,通过开展“回头看”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的效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巩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整改成果。

4.以问责追责促进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国有企业应制定问责追责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列举可能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失真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给予的违纪处分和经济处罚,以达震慑目的,促进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整改闭环和员工自律合规。

五、合规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践

国有企业A公司充分发挥业财融合双向驱动,由财务部门牵头开展存货监督检查,以提高存货资产质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一)发挥软实力,奠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基础

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发挥业财融合双向联合驱动力,运用PDC循环法,查找影响存货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1. P阶段—定方案

该阶段中,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存货监督检查方案,联合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开展检查工作。具体检查内容涉及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是否一致,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各类存货是否存在异常,原材料、在制品在流转环节的过程控制情况,废旧物资的管理情况等。

2. D阶段—找问题

该阶段中,工作人员根据存货监督检查方案的检查内容,收集内外部资料和数据,对照风险管控清单。

3. C阶段—查原因

该阶段中,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数据、计算、走访等方式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由相关业务部门予以核实。

(二)打造硬实力,切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针对此次存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A公司从强化合规意识、修订制度、调整考核方式、强化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整改,切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开展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合规意识

组织开展采购人员的培训,讲解采购计划、采购方式与定价、采购合同与订单管理等各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采购部门提出向供应商传播A公司合规文化的要求,以此强化对供应商的准入、绩效评价和退出管理;组织开展对销售人员的培训,结合会计收入准则讲解收入确认的步骤及条件和违反会计准则确认可能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2.修订制度和完善操作规程

修订《生产管理考核管理办法》,增加对工艺定额等期量标准的定期复核修正规定;修订《废品管理办法》,增加废品处置时限的规定;修订《采购管理办法》,对领用不频繁的原材料,明确规定分批采购;修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明确加工零件加工信息的记录要求。

3.调整业绩考核方法促进业务开展合规

调整销售业务绩效考核方法,取消销售收入指标考核比重,增加销售回款指标考核比重,合理设定销售利润与销售回款的考核计算方法,调整考核期间,使提前确认收入成为非必要考核因素,同时增加对不实销售行为的负面处罚规定。

4.监督落实整改确保闭环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按照整改期限监督整改完成情况, 每年通过开展“回头看”或相关业务部门自查工作落实整改效果,特别是对制度修订内容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对再次发生的同样问题和同类问题严肃开展问责追责。

六、结语

综上,合规新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实现人与企业共振。财务人员要在夯实财务专业技术能力的前提下,深入业务一线,不断提升管理规划、内部控制、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还要加强对业务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双向联合驱动,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促进国有企业业务活动实现全面合规,重大风险可控,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此外,国有企业还要建设好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合规文化引导“自觉”精神;以制度标准严格“自制”红线;建立大监督体系,以问责追责强化“自律”意识;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自发”合理完成业绩,为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提供优质土壤。